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不要捧杀文学的蓓蕾——中图社
2009-08-10

  文学是盛开在人类精神世界里最芬芳的花朵,是作家们在寂寞光阴中,以心烛照明,蘸着心血写就的。古人的青灯黄卷焚膏油以继晷的精神,同样适用于今天任何一个不甘湮没的作者,包括“90后”小作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作家而言,延续他们生命的、使他们青史留名的惟有其作品。对那些文学园地里的后起之秀们,尤其是对当今被人们热炒的那些“90后”的小作家们来说同样如此。自古英雄出少年,这话拿到文学界也不算错。许多早慧的诗人和文学家,自幼天资聪颖,甚至出口成章,待到长大成人卓有成绩的,大有人在。这“90后”小作家能在他们那个年龄写出同龄人甚至让成年作家都惊异的作品的确是一件好事,值得关注。但无论是家长、社会,还是作协,对此的态度却应该审慎,不能热捧狂呼。

tujian.org

  “风物长宜放眼量”,爱才和护才,要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才是最为关键和至关重要的。“一窝蜂”式的吹捧反映了我们的小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够成熟和理性,人们凑热闹似的围拢过来,你摸一把,我搡一下,高兴了就把红绸子给系在身上,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热闹是有了,孩子却遭了大罪,不但不受用,就连静下心来写作或者是读书学习都不能实现,这是何等的悲哀!那些似乎常人享受不到的“优待”实际上成了变相的“虐待”,但偏偏有人看不出其中的“隐情”,以为是得人爱之,殊不知,这恰恰是一种在俗世认同下的权利剥夺,是成才的大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家艺术家与科研人员不同,其成长与成就似乎跟经费、媒体、头衔甚至社交活动并无必然联系,倒是相对安静的环境或者是跌宕起伏的情感经历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古人说“文章憎命达”,确是有道理的。作家就像是一棵树,需要从生活的土壤里汲取营养,需要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需要“光合作用”,更需要普通孩子那样的不可或缺的成长过程,任何看似体面的干涉都是有害无益的。而名利的诱惑对于那些正在成长的小作家而言,无疑是其文学艺术道路上最为隐秘而温柔的绊脚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好文章成就了好作家,而好作家常常是在孤枕难眠,夜不能寐的辗转反侧之中忍受着煎熬,可以说很多历久弥新的名作是他们吃尽人间苦头,阅尽人间无字文章得来的。境遇的跌宕和精神的落差使他们的思想日渐成熟和深刻,经历这样的人生过程,他们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甚至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来。对于那些还在上中学,还没有经过人生历练的“90后”小作家而言,如果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就整天被镜头对着,被鲜花簇拥着,被赞美的言语涂抹着。更有甚者,还要让他们戴上高帽子,坐上高位子。如此,不被搞得晕头转向才怪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说小作家们涉世未深,那么我们的家长和社会怎能视而不见甚至推波助澜?怎能如此的短视和浅薄?一些家长和组织名利至上,不懂得爱惜人才,着实让人担心。作为孩子的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把目光放远一点,把肩上的担子看得重一些,替孩子们把那些吹捧浮躁的社交事务挡在门外,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那种“热捧式”的“扼杀”,让他们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而不是做一株在风中左右摇摆的小草,或者一见到阳光就悄然消失的露珠,留给后世又一个“伤仲永”的悲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亲人也好,社会也好,国家有关部门也好,不能干杀鸡取卵的傻事。关注是好的,提携也是必要的,但不宜啖以名利,更不宜大肆吹捧和炒作。文学后继有人,是文坛之幸,不论是“90后”,还是21世纪的更年轻一代,他们都将是我们民族文学的希望所在。那些把孩子当作摇钱树的人小而言之断送了孩子的光辉前程,大而言之则是中国的文学事业和民族文化传承大业的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神童从来都有,但并不是所有的神童都能“人尽其才”,其缘由往往不是关注不够,却恰恰是过度关注、“揠苗助长”。要知道,只要不去破坏他、过分的干扰他,他便会茁壮成长、自然成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要捧杀文学的蓓蕾,让他们自然绽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王秀芹

     相关链接
    ·不要捧杀文学的蓓蕾——中图社
    ·在文化认同下共栖中华精神家园——中图社
    ·儿童剧为何难以亲近儿童——中图社
    ·传统节日要真是“小吃节”就好了——中图社
    ·远征老兵归国:不能遗忘的历史致敬——中图
    ·快乐是儿童最美的礼物——中图社
    ·守望羌笛声里的灯火——中图社
    ·电视与知识分子 ——中图社
    ·中国人为什么敬仰和推崇屈原?——中图社
    ·吏治传奇:屈原洗脚与邓玉娇搏命——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