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开北大新风气 tujian.org
梁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民国六年(1917年),蔡元培由欧洲回国,接任北京大学校长,从此北大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tujian.org
蔡元培为人诚实率真,毫无虚伪矫饰,在教育思想以及学术造诣等方面均有独到精辟之处。办学以西方大学的方针,来整顿北大,倡导思想自由,要学生们踏实研究学问,不要热衷仕途,于是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吃花酒、打麻将的人日益减少,研究学问、关心国事的则越来越多。北京大学终于成了中国的一所名符其实的最高学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的时候,正处于20世纪初期,所以对聘请各学科教授,他都以慧眼延揽人才,果断起用青年,当时被聘请的教授,有26岁的朱家骅、28岁的胡适、24岁的梁漱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梁漱溟当年不仅没有大学的学历,而且还是曾经投考北大的落榜者。蔡校长在《东方杂志》上看到了梁漱溟发表的《究元决疑论》,便请他来校教哲学。 tujian.org
后来,马寅初、钱玄同、李四光、吴梅、刘半农等,相继被聘请,都来到了北大。一时间,北大人才荟萃,济济一堂,而其盛名也大大为天下士人所知了。 tujian.org
从1919年5月起,蔡元培邀请美国哲学家杜威在北大讲学两年。而后,罗素、班乐卫、杜里舒、泰戈尔等,相继来到北大,苏联盲诗人爱罗先珂,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于1922年春到了北京,蔡也请他到北大,教世界语,月薪200元。1921年3月16日,蔡元培在德国曾当面邀请爱因斯坦访问中国。但后来为商议爱因斯坦具体访问时间日程时,由于蔡元培正忙着为一封各团体联名的邀请函征求意见,这些事情使得时间有所耽误,而文件往返耗时过多了。待爱因斯坦收到信件时,已是12月22日,爱因斯坦另有其他行程,就不能访问中国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爱因斯坦对于北京之行失之交臂,扼腕痛惜,久久不能释怀。直到临终,爱因斯坦还一往情深地说:“20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因为世界必将重新认识中国,而重新认识中国,则必先重新认识中国的哲学开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除了以上所述,蔡元培校长当时还打开北大校门,广泛吸纳旁听生,更为贫困学子,提供多方面受教育的机会,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纷纷到北大自由听课,甚至还免费领取讲义,以及借阅图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