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沙飞:用镜头记录历史——中图社
2009-08-10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左起:鲁迅、黄新波、曹白、白危、陈烟桥。1936年10月8日 ▲白求恩检查八路军伤病员。1938年 山西五台

  沙飞:用镜头记录历史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夏和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前不久,第二届沙飞摄影奖在广东美术馆颁奖,来自深圳的张新民和李媚分获创作奖和学术奖。随后,本报记者采访了沙飞的女儿王雁,王雁说,沙飞的摄影艺术富于人道主义情怀和探索精神,沙飞摄影奖旨在发扬沙飞精神,奖励用摄影持续关注社会和人类自身命运并取得杰出成就的摄影艺术家。

tujian.org

  鲁迅最后的日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沙飞(1912~1950)原名司徒传,祖籍广东开平,生于广州。沙飞祖上世代经商,开平是广东著名侨乡,司徒家族近代更是人才辈出,声名远扬,有“开平三司徒”之称。“三司徒”指爱国华侨领袖司徒美堂、著名进步画家司徒乔和革命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后来周恩来盛赞沙飞,喻其为“开平四司徒”。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沙飞早年毕业于广州无线电专门学校,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后被聘为汕头电台报务员。少年沙飞爱好广泛,喜欢读鲁迅的小说、郭沫若的诗,同时也是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1936年8月,24岁的沙飞不顾妻子王辉的阻拦,请假离开汕头电台,只身赶赴上海。酷爱摄影的他要“当摄影记者,要用照相机记录历史”。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到上海后,他以别名司徒怀报考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期间,痴迷于梵·高的艺术激情与癫狂。1936年10月8日,第二次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最后一天,鲁迅带病来到会场。“他活像一位母亲,年轻的木刻作家把他包围起来,细听他的话,我也快乐极了,趁机偷偷地拍了一个照片。”沙飞在一篇文章中描写道。和鲁迅在一起的青年木刻家是黄新波、曹白、白危和陈烟桥,这幅照片因生动记录鲁迅生前最后活动而广为流传。11天之后,鲁迅与世长辞。沙飞满怀悲痛,又拍下鲁迅遗容和葬礼。因为要发表这一组鲁迅照片,司徒传便给自己起一个笔名——沙飞。他希望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他对这个笔名很满意。他的照片纷纷见诸上海、广州各大报刊,沙飞的名字也不胫而走。 tujian.org

  奔赴前线参加八路军 tujian.org

  1937年9月底,沙飞以全民通讯社记者身份赶到山西五台山,采访取得平型关大捷的115师。短短几天时间里,他拍摄了大量新闻照片,而后迅速赶回太原,冲洗照片,发送到各报刊。10月26日,娘子关失守,山西抗战形势急转直下。沙飞听说115师主力开拔,聂荣臻率领一部留在五台山开辟抗日根据地,他再次北上,见到聂荣臻后,到杨成武支队采访。沙飞开始跟着杨成武的部队四面出击,他当时衣着破烂,却感到无比快乐和充实。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37年11月,沙飞接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的电报,回到河北阜平晋察冀军区,加入八路军,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第一位编辑科长兼《抗敌报》社副主任,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新闻摄影。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42年5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在平山县支角沟成立,沙飞任主任,全社百余人。为安全起见,画报社旋即迁驻更为隐蔽的小山村碾盘沟。为筹备画报出版,沙飞累得吐血,但他咬紧牙关昼夜突击,终于在7月1日装订出五色套版精印的第一本《晋察冀画报》。这份画报即是《解放军画报》的前身,它的出版鼓舞了我军士气,震撼了敌人,并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继承白求恩的相机

tujian.org

  1938年6月,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率领医疗队从延安到达山西五台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金刚库。沙飞骑着马赶到驻地。从此,沙飞便经常与白求恩接触,用相机记录了白求恩在晋察冀工作、生活的全过程,直至白求恩去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白求恩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胸外科专家,还喜欢摄影、文学、绘画。他来中国前新买的莱丁那照相机,当时是比较新型的相机。沙飞用并不流畅的英文与白求恩交流。他们谈论战场上使用哪种相机最好,战地摄影与一般摄影的区别。这样,两位对事业同样执着、对艺术异常热爱的异国人成为要好的朋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白求恩自愿成为八路军业余摄影战士,他亲自给受伤的日本战俘做手术、为康复的战俘照相。沙飞与他千方百计把照片向延安、重庆、敌占区及国外发稿,让全中国、全世界了解八路军在顽强地坚持抗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去世。沙飞赶去作最后告别,并拍摄他的遗容。白求恩曾留下遗嘱:“照相机留给沙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在底片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沙飞是一名纯粹的摄影家,他对底片的重视超过自己的生命。从成立摄影科伊始,他就规定底片管理方法,并明确“人在底片在”原则,若背底片的人发生意外,由事先指定好的另一个人接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43年12月9日凌晨,正在转移的晋察冀画报社遭遇日军。沙飞身后便是日军。他在写给战友石少华的信中描述当时场景:“我出村不远鬼子即追上,在我旁边捉去一背枪的战士,我们即乘机跑上大山。四箱底片,赵银德背出二箱,经历千辛万险,终能安存。我自己背了二箱,后因我体力不助,乃着李明背走,后李明又将之坚壁,现人物皆未找到。”沙飞呕心沥血保留下来的上万张底片,生动再现了抗日战场的情景,已经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次经历,画报社牺牲9名同志。沙飞虽然得以突围,但跑得脚掌皮开肉绽,双脚冻紫,全无知觉。听医生说他这双脚可能要废掉后,他每天给政治部写信,要求千方百计治好他的脚。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奇迹出现了,他终于可以背着相机上路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惊人之举”发生了

tujian.org

  1948年12月,沙飞因吐血转入石家庄和平医院治疗,主治医生是日籍内科主任医师津泽胜。沙飞一看到日本人,日军暴行就浮现在他的头脑,精神反常日趋严重。他说日本人开的药有问题,他不敢吃;津泽胜给他透视,他说是用放射线杀害他,他甚至给毛泽东、聂荣臻写信说:“和平医院有很多特务,给我看病的津泽胜就是日本特务,他要害我。”

tujian.org

  1949年12月15日,沙飞的“惊人之举”发生了,他向日籍医生津泽胜开枪,击中其额部。津泽胜抢救无效于17日死亡。华北军区政治部闻讯,立即将沙飞逮捕关押。关押期间,沙飞仍表现反常,没有检讨反省,反写了《血的控诉书》,指控津泽胜等谋害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0年1月10日,华北军区政治部决定开除沙飞党籍;2月24日,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以“蓄意谋害”罪判处沙飞极刑,3月4日,执行枪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1年3月3日,沙飞家人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交《申诉书》,要求北京军区司法部门对沙飞案件进行复查。随后精神病专家组作出“沙飞枪杀津泽胜时患有‘迫害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医学鉴定。1986年5月19日,北京军区军事法院判定:“沙飞枪杀津泽胜是在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作案的,其行为不能自控,不应负刑事责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沙飞的生命在延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雁告诉记者,她的生命孕育于河北阜平坊里村,那是在她父母分别8年后再度重逢的日子。沙飞的妻子王辉是汕头人,是他在电台的同事。1936年,沙飞离开汕头赴上海,两人就此分离,1945年6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安排下,王辉来到晋察冀,在河北阜坊里村画报社驻地与沙飞重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雁出生时内战即将爆发,未满月便被送到老乡家。直到19岁时,她才偷偷从母亲保存的一只旧木箱中,发现了父亲的照片,同时发现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判处沙飞极刑的判决书。

tujian.org

  “我第一次看到父亲的照片,发现自己长得那么像他!我感觉到血管里流淌着父亲的血,血缘把我和他紧紧连在一起。我把照片拿去翻拍,把文件都抄下来。夜深人静之际,我常常把照片、判决书拿出来,看着、吻着,流着泪,这是我少女时代最大的秘密。”父亲,对于王雁而言是永恒的记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雁在深圳生活20多年,她很早就开始研究父亲,退休以后更是一点点寻觅父亲从上海、广州到河北的踪影,一步步走近遥远、陌生的父亲。这几年,王雁为父亲做了很多事,写作出版了《铁色见证——我的父亲沙飞》,编辑出版了《沙飞摄影全集》,奔走呼吁设立沙飞摄影奖,她甚至开了一个名为“沙飞——王雁的博客”,受到众多网民追捧……王雁将自己的生命与父亲贴得越来越紧。

     相关链接
    ·按住蒋介石脉搏的红色女特工:93岁高龄仍康
    ·沙飞:用镜头记录历史——中图社
    ·革命女杰蔡畅:邓小平证婚 一家四位中央委
    ·苏格兰摄影师的“晚清碎影” ——中图社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过北京:逝世后灵柩存放4
    ·宋庆龄与丁聪的一段动人佳话 ——中图社
    ·"国脸"罗京的多面人生:冷面小生 模范丈
    ·被斯诺称为“现代侠盗罗宾汉”的刘志丹——
    ·揭秘张国焘到香港以后的生活:预言邓小平将
    ·"小丁与三联书店"展开幕 丁聪"回家"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