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冤不冤
黄玉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禅(207-271)小名叫阿斗,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一次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令人奏起蜀地音乐,借此观察刘禅的反应。蜀国旧臣听后都十分伤感,凄然泪下,刘禅却仍在席间谈笑自若。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地,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自此世上有了“乐不思蜀”的成语,世人也因此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刘禅的懦弱无能、碌碌无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问题是,当蜀汉皇帝共41年的刘禅,堪称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集团在位时间最长的董事长。在那战乱频繁、分裂割据的年代,能执政这样久,能是昏庸无能之辈?刘禅17岁继承皇位,不怕朝政大权旁落,让能者多劳;不假充军事内行,不瞎指挥,展示出他知人善任,不乏有政治家的容人之度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禅对大权独揽的诸葛亮言听计从,所有的军国大事都“按丞相说的办”。虽然年纪渐长,仍甘当“见习皇帝”。虽不赞成诸葛亮搞空国力,劳民伤财去北伐,却清楚地认识到诸葛亮的治国谋略,对蜀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后去世,刘禅仍然沿用诸葛亮的治国措施,并重用诸葛亮选拔的人才,如蒋琬、费祎、姜维等人,使蜀国继续维持了30年相对稳定的局面。如果刘禅像明朝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那样,蜀国必然提前亡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禅不战而降,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当时曹魏大军压境,双方实力悬殊,蜀国殊死抵抗,无疑士兵伤亡惨重,还可能招致屠城,百姓遭殃。经过艰难抉择,刘禅打开城门投降,背上卖国的千古骂名,百姓的性命、财产却得以保全。他作为亡国之君到洛阳后,深知自己和蜀地百姓的生死存亡都掌握在别人手里,时时谨小慎微。夜深无人之际,不但“思蜀”,可能还曾遥望西南,“思”得泪流满面,肝肠寸断。他对司马昭“乐不思蜀”的回答,那是麻痹司马大人的谎话。身处险境,隐藏真实感情,韬光养晦而已。 tujian.org
春秋末越王勾践,“韬光养晦”,经过十年“卧薪尝胆”,打败吴王夫差。南唐国君李煜国破降宋,因为在词中抒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忧思愁怀,被宋太宗派人毒死。而刘禅相比起来,并不是平庸无能、治国无才、乐不思蜀、麻木不仁的十足昏君。千古兴亡多少事,都以成败论英雄,评是非,刘禅能不冤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