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绍兴柯桥镇江头人。父传珍,曾任江西进贤等县知县,思想比较进步,家伦幼年就受其父影响。1914年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肄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惟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28年,罗家伦任以蒋介石为首的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教育处处长。同年8月,国民政府将“清华学校”改为“清华大学”,使清华大学由教会学校转为国立大学,直接受国民政府管辖,罗家伦为首任校长,时年30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29年4月,因与清华大学董事会发生矛盾,罗家伦提出辞职。不料,清华大学学生会当即通告,对他辞职,“本校无人表示挽留”。1930年,清华师生掀起“驱罗”运动。5月20日,学生代表大会提出了“请罗家伦自动辞职”议案。罗家伦随即提出辞呈,学生会立即致电教育部,“请速准其辞职”。 tujian.org
在清华校史上,有好几位校长是被赶走的,罗家伦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考虑到罗氏办事的宏大气魄和果断作风对于清华的巨大贡献,考虑到罗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出色表现,总是令人不由自主地为之惋惜。历史是无情的,罗家伦好像生来就注定和清华没有“缘分”,正值清华的多事之秋来校任职,大刀阔斧,卓有成效,却遇上中原大战阎锡山控制华北,所以罗家伦不得不走,历史又是那样的会嘲弄人,罗家伦为清华费尽心力,却吃力不讨好,学生对他不满进而发动驱罗运动,教授们站在一旁袖手旁观,罗家伦终于伤心地走了,以后再也不肯回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在阅读清华校史的文献时发现,在罗家伦去职后的几年校内刊物上还不时能看到多多少少讥讽他的文字,而且这么多年来,清华校友似乎没有人写过谈罗家伦在清华时期的纪念性文章。记得有一次我在书店翻一本书,读到乔冠华自传里有一句话,大意是说:我们当时虽然赶罗家伦,但罗还是有点本领的。再以后我有机会读了罗家伦的不少文章,很佩服罗家伦的文章见解透辟,感情充沛,文辞秀丽婉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样一位有本领的人,为何在清华受到这般不相称的“冷遇”?我们还要看到,罗家伦在离开清华不久出任中央大学校长,任职十年,使中大得到惊人的发展,一时佳评如潮,为什么偏偏在清华就不能成功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28年9月18日,罗家伦就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发表题为“学术独立与新清华”的就职演说。他对清华的设计是,“我们的发展,应先以文理为中心,再把文理的成就,滋长其他的部门。”在就职演说中,他还说:“我想不出理由,清华的师资设备,不能嘉惠于女生。我更不愿意看见清华的大门,劈面对女生关了!”清华大学在罗家伦手里终于实现了男女同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罗家伦认为“罗致良好教师,是大学校长第一个责任”,为了提高清华的教授水准,他采取了重发聘书的措施。1928年10月29日送出教授聘书18份,为期一年。原来学校有55名教授,这就等于解聘了37人。与此同时,他延揽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教授,如历史学家蒋廷黻,政治学家张奚若、萧公权,哲学史家冯友兰、化学家张子高等等,多达几十人。这些人的到校,大大增强了本校教授阵容。十多年后,罗家伦在贵阳清华同学会的演讲中提到这一点时还特别得意,他说;“我心里最满意的乃是我手上组织成功的教学集团”。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30年代清华黄金时代的名教授大多数是在罗家伦任上聘请来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些名教授,是罗家伦亲自请来的。据说罗家伦亲自到天津南开大学去请蒋廷黻,蒋廷黻不是特别乐于离开南开,但蒋廷黻若是不答应去清华,罗家伦便坐着不走,熬了一夜,蒋廷黻终于答应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罗家伦的另一个很大的贡献是废除董事会,使清华改归教育部,并整顿基金。这三件事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清华原来不归教育部而归外交部管辖,国民政府成立后,清华名义上归外交部和大学院共管,董事会由两个主管机关派人数相等的成员来组成,清华基金的保管在北洋政府时代是由外交部总长、次长和美国公使三个人组成的,国民政府成立后改为外交部总长、大学院院长、美国公使三人组成。基金保管的机构还在外交部手里,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一贯以君子待人,并不去争。罗家伦在就任清华校长之前,曾随北伐军北上,他当时的职务是战地政务委员,并代表大学院兼管该会教育处。该会可以代表中央接收机关,调阅档案。1928年夏初,他进入北平后发现了汤姆生会计事务所查清华基金帐目的报告。其中陈龙烟铁矿的股票20万元,会计师估计只值大洋一元。其余的这类废纸还很多,都抵了基金的现款。清华的基金在外交部管理者的挥霍、投机、公债生意之下损失极多,其帐目长期以来是一笔糊涂帐。1929年4月,罗家伦到南京开董事会时,提出自己的行政报告和下学年扩充计划,结果是件件被否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感到十分愤懑,决心以辞职来换取清华基金的安全与独立,和清华隶属系统的正轨化(即改属教育部)。他认清这两个问题要一道解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月11日,罗家伦提出辞职。在此之前的两天,他亲自拟了一个一万多字的长篇谈话,把清华基金的积弊,根据会计事务所查帐的报告,一齐宣布出来,又把清华在共管制度下的困难,也一齐宣布出来,寄给上海各报,请他们在辞职呈文发表的那一天,同时发表。上海各报果然在那一天全部发表了。这一招给外交部以沉重的打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罗家伦在离开北平时和美国公使马慕瑞谈妥,清华基金不归保管委员会管,也不归清华大学校长管,而交给中美人士共同组成的有良好信誉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代管。后来在会议上,顺利地通过了这一方案。清华的基金从此得到安定和增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于清华改归教育部问题,按正当手续应当在行政院会议上决定,罗家伦担心教育部和外交部两部部长不肯正面冲突,拟出一个调和的办法,他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一问题拿到两部部长都不出席的国务会议上去。事先请国务委员戴季陶和陈果夫以他们的名义向会议提案,要求将清华大学直接归教育部管辖,他又活动了蒋介石及孙科等人,得到他们的支持,因而在1929年5月第28次国务会议上顺利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次辞职后,罗家伦回到杭州省亲,同时游览西湖美景。在杭州他遇见一位藏书家杨老先生愿意出让丰华堂的全部藏书,其中善本书极多。他想把这批书全部买下来,以充实清华图书馆,于是电请图书馆主任洪范五南下,去商量价钱购书。结果是以三万四千元买下了三万七八千本书的大收藏,丰华堂杨氏藏书至今大部分还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这批书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最珍贵的大批古籍藏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28年5月17日,罗家伦接到国民政府的第二次慰留令,6月12日回到清华复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罗家伦对清华做了不少重大贡献,但是他与本校的教师、学生关系都不大好。他带来的清华大学组织条例,大大地削弱了教授会、评议会的权力。在罗家伦本人以及国民政府的立场上来看这算不上什么过失。但是清华以前是中国教育系统之外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师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很深,首先是损害了在本校教授中业已形成并运作的教授治校传统,罗家伦虽然自称在国民党内不属任何派别,但他毕竟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而且有意借重这层关系。这是历来主张学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清华人无法容忍的。他来清华之后,的确给清华吹来了一股强劲的“革命”气息,如他本人在校着戎装,在学生中推行军训等都是不得人心的。军训持续半年以后实在无法继续下去,只好作罢。罗家伦当时三十出头,年轻气盛,好展才华,给人的印象不大好。这些因素都是清华师生不欢迎他的原因。当然,直接促使罗家伦去职的重要原因是1930年中原大战蒋介石失利,阎锡山控制华北,罗家伦是国民党人,失去了靠山,不得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