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苏波战争之谜:斯大林和列宁分歧实质是什么?——中图社
2009-08-10

  ——1919—1920年苏波战争之谜(7)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斯大林和列宁及托洛茨基在对波战争上的分歧的实质就在于一点:谁来领导对波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的战线有多条。对西方的战线是列宁、托洛茨基和斯大林都非常关注的。但自从斯大林去察里津一线征购粮食和在那里组建军队后,他就将他所控制的西南战线视为主要的战线,并且不断地向中央和列宁抱怨对西南战线的估计和支援不足,并因此屡屡反对托洛茨基将兵力向西线倾斜的命令。在中央组建了西线集团军,并且在后来任命图哈切夫斯基为西线军队指挥员后,斯大林对西线的看法就愈来愈有抵触情绪,对不是他统领下的苏军在苏波战争中的胜利不仅一直评价不高,而且有掩盖着深刻含义的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斯大林希望的也是快速拿下波兰,并且对这种快速充满了信心,只不过是要自己的亲信部队去完成这一任务。斯大林不仅没有反对过对波作战的总的战略意图,而且是希望这一意图能迅速实现的。他所反对的是他所侧目的旧军官、指挥西线部队的图哈切夫斯基;他反对“向华沙进军”的叫喊并不是要停止向华沙的进军,而是想通过这种貌似义正严词的驳斥来加速自己的部队——第一骑兵军暗地里向西推进。 tujian.org

  还有一件事加速和深化了斯大林与列宁及托洛茨基在对波作战问题上的分歧。这就是政治局为了攻占华沙决定重新划分战线,其核心之点就是让斯大林专管弗兰格尔战线,不再插手西线的事务。8月2日,列宁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称:“刚刚在政治局对战线进行了划分,为的是让您主要负责弗兰格尔。鉴于起义,尤其是在库班,随后是在西伯利亚,弗兰格尔的危险变得严重起来,所以在中央内部滋生了立即与资产阶级波兰缔结和约的意向。我要您很仔细地讨论弗兰格尔的状况并给出您的结论。”斯大林立即给列宁发了一份很不客气的回电:“您关于划分战线的函件收到了,政治局不应该处理这些小事。我在前线最多还能工作两周,我需要休息,给找个副手吧。总司令的允诺我一分钟也不会相信,他的允诺只会坏事。至于说到中央与波兰媾和的情绪,绝不能不指出,我们的外交有时在很成功地毁坏我们军事胜利的成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月3日,列宁也很不客气地给斯大林回电:“我不完全明白,您为什么对划分战线不满。请告知您的原因。我觉得,这是必要的,因为弗兰格尔的危险在增长。关于副手您将您的候选人的意见告诉我。也请您告诉我,总司令是怎样拖延他的允诺了。我们的外交是服从于中央的,它从来也没有毁坏过我们的胜利……”这次争论的结果是斯大林作出了某种让步,西南线改组为南线,由斯大林负责,而斯大林属下的第12军和第一骑兵军划归了图哈切夫斯基的西线。8月4日,列宁又一次给斯大林电报:“明晚6时将召开政治局全会。请尽量在此之前将您关于布琼尼那里和弗兰格尔战线迟滞性质的结论发来。一些重要的政治决议可能根据您的结论而作出。”斯大林的回电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您本人需要我的意见,所以我不能将所需要的结论发给您,而只限于通报单纯的事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所有这些文件都只表明一个事实,即斯大林对列宁和托洛茨基对波战争的部署有意见,而不是对对波战争的战略有分歧。这时,斯大林的个人利益考虑常常凌驾于他与中央的正常关系之上,致使对波战争的全局产生不利影响,而最终的结果是,当苏军在华沙城下败北时,斯大林就有了对不该兵发华沙的最彻底的指责,也就有了把自己描述成为是嘲笑过“向波兰进军”的“唯一的中央委员”。应当指出的是,7月初的苏波战争还在苏维埃俄国境内进行,还远没有将进攻华沙提上议事日程,也没有人提出“向华沙进军”的口号。这时,最激进的口号是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那就是:“向西进军”。只是在8月13日西线军队在图哈切夫斯基统帅下发起攻占华沙之役的第二天,托洛茨基才在其发布的命令中用了“向华沙进军”这个口号。斯大林在6月24日和7月11日就两次用了“向华沙进军”的口号,这不能不令人怀疑斯大林当年的那些谈话是不是这样讲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并没有提到斯大林是当年反对“向华沙进军”的“唯一中央委员”,只是把对波战争的胜利不是归功于西线,而是归功于斯大林指挥的南线;不是把对波战争的最后失败归咎于南线,而是归咎于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书中是这样写的:“作为对波军进攻的回答,红军部队展开了全线进攻。南线红军部队解放了基辅、把波兰地主赶出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之后,一鼓作气,一直打到利沃夫城下,而西线红军则逼近了华沙。波兰地主军队的彻底失败,已经指日可待了。但是托洛茨基及其在红军总司令部中的拥护者的可疑行动,破坏了红军的成功……托洛茨基的有害命令迫使我南线部队实行莫名其妙、毫无根据的退却,而使波兰地主兴高采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闻 一

     相关链接
    ·亲历者忆贵阳解放:城头飘动特制的五星红旗
    ·中国红军第一架飞机:天上掉下来的“列宁号
    ·苏波战争之谜:斯大林和列宁分歧实质是什么
    ·解放长春:围城5个月 策反成功兵不血刃——
    ·解放重庆:56小时激战打开南大门(图)——中
    ·《潜伏》情节基本属实 真实情报工作什么样?
    ·北京城的抗日遗迹:白塔寺藏日军暴行"控书
    ·日本友人奈须重雄向中国赠送大批二战史料文
    ·南宁:一个南京家庭的别样解放(组图)——中
    ·日军拼刺刀 为何先退子弹? ——中图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