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生活与生存》背后的“欲望” ——中图社
2009-08-10

  我们以为观众进剧场看戏是来看哲学、看艺术,但其实,他们是来看自己的欲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撰稿·王悦阳(记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夏日的广州,黄花岗剧院内热闹非凡,已经是深夜12点了,可是数以千计的观众却依然不愿离去。就在半个小时前,一场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好戏刚刚落幕。舞台上,主演张艾嘉、王耀庆、郑元畅等人明显还带着演出过后的一丝兴奋,他们坐在台上,穿着舞台角色的服装,而此刻扮演的却是自己,一场“加演”的观众见面会才刚刚开始。忽然,掌声雷动,跳跃着走出一个清瘦优雅的男人,短发、牛仔裤、T恤衫,好似一个大男孩。他就是这出舞台剧《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的导演——林奕华。自南国的深圳启程,到南国的广州结束,《生活与生存》为期7个多月的37场巡演在全国火爆了一回,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如今,它最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出乎意料的是,作为巡演最后一站,广州堪称此轮巡演中条件设施最差的一站,漏水的剧场、湿透的道具,当然,更糟糕的还有那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与数千人大剧场内的冷气不足……然而意料之中的,依旧是热浪般的人潮,以及high翻天的热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去年11月此剧在深圳首演后,《生活与生存》已然走过了中国和东南亚多座城市。此次作为第二轮演出,自然与第一轮有很大的不同,“像做电影一样进行了新的剪接,让节奏变得更为紧凑,演员的配合也更好了。观众看到的是更为成熟的作品。”林奕华充满自信地对记者说道,而在一旁的编剧兼主演张艾嘉则幽默地“补充”道:“其实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家都比以前胖了。”说罢,充满着默契的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生活与生存”这一看似宽宏的命题之下,素有“鬼才”之称的林奕华却出其不意地以“时尚”为外衣,用“笑中有泪”的叙事手法,深刻而幽默地解构了当代职场的一个个漩涡。剧中,饰演公司CEO的张艾嘉与同事、情人、敌人一一交手过招,牢牢掌控着生命中的三个男人——20岁初出茅庐的下属郑元畅、30岁的情人助理王耀庆、40岁的前夫总裁朱宏章。从表面上看,该剧主要表现了都市上班族光鲜、优雅的办公室生活,而在华丽外表的背后,整个故事实际上始终在探寻当代人内心深处最隐秘的精神世界,围绕着权力、金钱、爱情、欲望,血淋淋地揭开了都市白领为生存而背弃灵魂的心灵伤疤,因而在很多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13位来自台湾的演员在一幕幕好戏中大展身手。“这13个角色都很有代表性,包括底层员工、骨干员工、公司中层等等,可以看作是职场中一个人向上奋斗的各个阶段。自然,每一个角色中都会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舍得说再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说《生活与生存》是一个闪烁着耀眼星光的华丽钻石,那么张艾嘉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自称“张迷”的林奕华花了整整7年时间的等待,才最终得偿所愿,与偶像张艾嘉有了这度精彩的合作。无论台前幕后,林奕华从不吝啬对张姐充满敬佩的溢美之词,他甚至多次直言张艾嘉就是他心目中“完美的女人”:“她像是都市风景中一座地标式的、多元化的高层建筑,总是开放新的空间给尚未与她合作的艺术家。很幸运,我便是在这座‘城市地标’中找到生命力的人之一。”对于张艾嘉在台上游刃有余、入木三分的表演,做了几十年舞台剧的林奕华更是赞不绝口:“很少女演员有张姐这样的能耐,你不会觉得她需要演,她在剧中面对自己的情人、前夫、助理,总能很好地把握距离。”不要看两人关系如此亲密默契,事实上,在合作的过程中,张艾嘉与林奕华也曾经历过多次“暴风骤雨”——当该剧结束第一轮巡演进行修改后,作为剧作者的张艾嘉不断地对林奕华说“这段可以拿走,那段可以不要”,而对此剧充满感情的林奕华却坚持通通不丢,为了如何更好地裁切剧本,两人甚至一直争论到凌晨两点,最终互相做了妥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演舞台剧最大的问题是会上瘾。虽然我是隔了20年再登舞台,但我对它的喜爱一直都在。舞台剧给你的感觉就是赤裸裸的,很直接也很考验功夫,特别是遇到王耀庆这样好的对手,让我一直很享受。但毕竟我是电影导演,还是会回到那个‘老办公室’。我无法想象演完那15场之后,我会有多么的失落。上了快一年的‘班’,真的已经上瘾。”面对最后一场演出后互相拥抱、哭泣着的演员,最为年长的张艾嘉同样心存不舍,一年多来的朝夕相处,让56岁的她无时无刻不感到这群来自台湾的可爱的青年戏剧人“就仿佛是自己的孩子”。然而,待今年7月最后一轮的香港演出结束后,张艾嘉就将回到自己的老本行——“电影”中去了。因此,对于她而言,如今的每一场的演出,都仿佛是一场华丽盛宴的谢幕,可谁也舍不得说“再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戏剧中发现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在广州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素来以知性女子示人的张艾嘉花了很大的感情与笔墨,为林奕华这位愉快的合作者写了一封信:“当我们坐在台上,愉快地讨论着如此严肃的舞台剧,观众是否会买票?似乎我已无法给你一个最诚实的答案,只能告诉你:就算只有八个观众,我也照演。那也是我用一个霸气的态度主宰着自己。其实,除了god之外,谁有所有的答案?活得越久,见得越多,越不敢说自己什么都懂。生存中的生活,是要我们继续地在生存中生活着吧!感谢你给了我一次机会去深入了解——人原来就是在现实和不可缺少一方的情况下走完一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无独有偶,被林奕华称赞为“搞怪招笑层出不穷”的偶像明星郑元畅,作为该剧的主演之一,也在广州最后一夜的演出后给林奕华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信。在信中,郑元畅用华丽的语言感谢林奕华发现“自己身上独特的优点”,使得他有机会在这次演出中学到很多。同时,对于林奕华,郑元畅也有着别样深刻细腻的独到理解:“你的作品写到大人与小孩,还有性别特质,以及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一些盲点。很多人问我,林奕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他应该是一首后青春期的诗吧。有着赤子之心,成熟和睿智,离小孩不远,离大人很近。在这种具有冲突美感的时期,诗总能在简短的文字中有无限的含义与想象空间。你常说,演员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你何尝不是一本厚厚的诗集呢?” tujian.org

  的确,第一次出演舞台剧,郑元畅就被大家称赞表现不俗,对此林奕华也颇为满意:“很开心元畅没有让我失望,在一年多的演出过程中,我始终看见他在进步。当初在找他演戏以前,我并没有看过他那部出名的《恶作剧之吻》,只看过《安室爱美惠》,当时就觉得他有种特殊的喜感。我是一个对喜剧感情很深的导演,原以为把他、张姐、王耀庆三个活宝放到一起,会凑成一部大喜剧,想不到最后做出的却是笑中带泪。”他如此解读两位男主角,“王耀庆看起来很man(男子汉),其实很boy(小男孩);元畅恰好相反,看起来很boy,其实很man。他在剧中依然是boy的感觉,有机会我会让大家看到他很man的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个时代的欲望图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然,对于《生活与生存》,也有质疑声:林奕华的舞台作品为什么总是喜爱用明星?从吴彦祖、陈绮贞、梁咏琪到许茹芸、张艾嘉、郑元畅,几乎所有的舞台剧作品都会有明星的踪影。关于“非常林奕华”属于商业性还是艺术性,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此,林奕华习以为常:“为什么要用郑元畅等人?因为在我看来,这些人他不是明星,他是一个时代的欲望图腾,欲望图腾就能吸引到很多人把欲望投射到他身上,他们能够反映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用明星是要符合我们这部戏,符合现在这个阶段我想达到的目标,想表达的东西。”在林奕华的眼中,明星未必是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的最佳手段,“我反对把明星归类成为都是同一种人,而且,不是只有我去选择明星,明星也会选择我,今天我要多少明星他们都不愿意来,也有明星要进来,但如果我觉得角色不适合他的话,我会说这不是时候,所以,这是互相的挑选,互相的观察,其实还是一种灵性的互动,不单纯只是一种商业的计算,我和张姐7年的准备与等待就是最好的证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香港那些做学问的人其实很多不管你怎么做,到最后他还是说你只不过是商业化,你把剧场带到了商业化里面。在他们看来,有明星等于商业,商业就等于只是噱头,噱头就等于作品没有内容,没有内容就代表制作方只是要赚钱。但是他们不会拿这样的一条方程式去度量外国的模式,外国一样有很多明星去演话剧啊,外国一样有很多商业的行为,比如百老汇、伦敦的西区,大家在看到它们的时候,不会觉得这是明星、炒作,说不定他还去膜拜,那为什么会有双重标准呢?在我看来,戏剧作为一个广大的传播方式,我们才刚起步,所以才会引来那么不了解的眼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林奕华请明星演话剧是在独立话剧的压力下找出路”。对这一说法,林奕华同样给予了正面反驳:“其实明星对艺术并不构成伤害,他们为了一场演出,跟任何的普通演员都一样,同样要经过不断的排练、努力,最后才能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事实上,明星也好,商业也罢,在林奕华看来:“我们以为观众进剧场看戏是来看哲学、看艺术,但其实,他们是来看自己的欲望。可能在一出戏里,你看的并不是主角,而是会挑你想看的人关注,这个人就是你欲望中的自己。”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中角色的建构氛围都很窄,甚至还有很多心理束缚,因而表面最排斥的往往却是心底最喜欢的。又因为怕冒险,想安全,所以会隐藏欲望。而在剧场,舞台作品就是让人们有了直面自己欲望、禁忌和尴尬的机会。 tujian.org

  在不久的将来,一出名为《远大前程》的舞台剧将作为香港政府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送的参展作品登上内地的舞台,在这出主题为“从建筑、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如何令城市拥有未来”的作品中,林奕华将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邀请另两位家喻户晓的明星——刘若英和詹瑞文主演。 

     相关链接
    ·《生活与生存》背后的“欲望” ——中图社
    ·文化部力推国有院团转企改制 ——中图社
    ·才旦卓玛:从农奴的女儿到文联副主席——中
    ·林兆华有多牛?“他比余华还可怕” ——中
    ·《小蝌蚪找妈妈》“升级版”角逐国家舞台精
    ·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法国首演获好评——中图
    ·前卫艺术搬上《云南的响声》 ——中图社
    ·于魁智李胜素解读《赤壁》 ——中图社
    ·女子越剧挑战凝重题材 尝试话剧结构——中
    ·于魁智:京剧入门不妨从“舞台大片”开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