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家级博物馆让甲骨文收藏不再分散混乱 tujian.org
肖华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期,在商代都城遗址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甲骨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据不完全统计,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现在,共计出土甲骨文154600多片,其中祖国大陆收藏97600多片:中国国家图书馆藏35651片,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收藏600多片、山东省博物馆收藏5000多片,南京博物馆收藏3000多片等,其余分布在91个机关单位和44位私人收藏家手中。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特区藏有89片,总计我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甲骨文字对研究我国古文字的产生、发展、变化、定型和研究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历法等,提供了十分重要而可信的文字资料。但就内地而言,甲骨文片收藏十分分散、混乱,存在流失现象严重、馆藏保管不善、甲骨文资源不易共享、研究手段滞后等情况。笔者建议:建立国家级甲骨文博物馆,统一集中对甲骨文资源进行收藏和研究,使之成为世界上甲骨文收藏的专业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