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文化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广西“非遗”传承人:最忧后继无人——中图社
2009-08-10

  广西“非遗”传承人:最忧后继无人 最喜传承有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捧着金灿灿的奖章和证书,广西几名新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激动不已。马山县多声部民歌传承人温桂元万万没有想到,祖辈相传在大石山区唱的民歌,能让他成为这一技艺的大师;南宁市邕剧传承人洪琪也没有想到,这一濒临灭绝的小剧种在今天受到国家如此重视;东兴市京族哈节传承人罗周文更是激动地用当地白话说:“京族哈节后继有人了。”近日,这几名传承人向笔者介绍了他们技艺传承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后继乏人待解决   tujian.org

  邕剧著名演员、第一代邕剧团团长洪高明的女儿洪琪经历了邕剧的衰微。“文革”过后,全国唯一的一个邕剧团逐渐没落,不少骨干转行搞粤剧,最后一批人大多因年老或身体的原因,已无法担起重振邕剧的重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邕剧是南宁的特色剧种,用南宁官话来唱白,拥有真刀真枪对练的精彩武戏,曾一度被其他剧种借鉴。为了不让这一特色剧种湮灭,洪琪从2004年开始整理邕剧的剧本、唱腔,并配合南宁市文化部门开始恢复邕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没有邕剧剧团,只能请粤剧演员来排演邕剧,洪琪连用3个“很困难”来形容这一过程。比如,让说粤语的演员先学会讲南宁官话,仅这一点,难度就可想而知。好在近几年排演的邕剧剧目《开泰新声》等已取得一些成功,洪琪说,得到国家对稀有剧种的支持,她将尽力把邕剧传承发扬下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马山的温桂元是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人,已届高龄的他患有高血压,为避免他演唱高腔民歌时气冲头顶,当地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挡”住了许多来访者要求他演唱的请求。即使如此,温桂元手中掌握的要诀和古谱,仍使他身边聚集了一批学艺者。“有25人吧,虽然都是40岁以上的人,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温桂元说,为了让民歌能传下去,他的做法是“老调新词”。依靠这些创新,三声部民歌在当地的红白庆典上颇有市场,民歌队获得一定收入,从而不致衰微。   

tujian.org

  传承人获经费保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核心和关键。为了保护这一环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从2008年开始,陆续公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除了为传承人开办文化遗产项目培训班外,还给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3000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2000元的传承资助经费。从2009年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将获得8000元的传承活动资助经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该区相继建成了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基地、贺州黄洞瑶族服饰制作传承基地和桂剧传承基地。2009年,在广西民族大学正式挂牌建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在自治区桂剧团建立了广西桂剧传承基地。

tujian.org

  目前,壮剧、彩调、邕剧、壮族三声部民歌、侗族大歌、苗族系列坡会、平果嘹歌、田阳布洛陀和舞狮技艺、壮族织锦技艺、那坡壮族民歌、刘三姐歌谣、毛南族肥套和花竹帽编织工艺、贺州瑶族服饰、钦州坭兴陶艺1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以及壮族医药、广西八音、壮族嘹啰山歌3个自治区级名录项目的传承展示基地(中心)正在建设当中。传承基地的建成,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展示的重要阵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甘宁

     相关链接
    ·广西“非遗”传承人:最忧后继无人——中图
    ·圆明园木建筑老照片“曝光” 或为国内第一
    ·专家:上海外滩“申遗”应理直气壮——中图
    ·希腊向英国追索流失文物“埃尔金石雕” —
    ·佛祖舍利重返云居寺 “安全是首要问题”(图
    ·“居延汉简”历险记:因战火而逃难(图)——
    ·莫言拍摄罗马游记为保护文化遗产支招——中
    ·“风水”成非遗:是迷信糟粕,还是文化遗产?
    ·土家族历法申遗成功 含"风水""奇门遁甲
    ·"希特勒橡树"要不要砍掉?与其遗忘,不如牢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