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免费看电影的时代即将过去!?由乐视网、激动网、PPTV、迅雷、暴风影音、PPS等九家网站发起的“电影网络院线发行联盟”昨天宣布,免费的在线视频开始走“收费”路线,担任第一届联盟主席的乐视网副总裁贾跃民介绍,“网上电影票”卖得非常好,第一部试水影片《将爱》,在付费观看的半个月内,仅仅乐视网一家网站的点播量就超过40000,收入达20余万。
九大网站联合挖掘电影新价值
“电影网络院线发行联盟”旨在培育网络视频付费用户,助推互联网成为电影的第二大发行渠道的行业联盟,贾跃民说,联盟以统一上线时间、统一播放品质、统一资费等“三个统一”的宗旨,在联盟内实现整版影视剧资源共享,联合培养收费市场。联盟成立之初便联系各个涉及正版影视业务的网站,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沟通,希望有更多的成员加入进来。优酷网和凤凰视频的支持,将有利于电影实现在线付费点播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之后,将有更多的网站加入进来。
据了解,优酷网已从2010年下半年推出了付费业务,开始试水电影付费点播。业内人士分析,优酷网支持“电影网络院线发行联盟”,不仅有利于联盟和视频网站收费业务的发展壮大,更是其丰富正版影视剧内容的需要。
专家观点:上线有望成为电影发行新方向
该联盟联合组建网络院线,在进一步拓宽电影发行渠道的同时,将对视频网站的电影发行进行收费规范,但是,采用观众付费点播的新模式,是否找准了市场需求,为中小成本影片提供了发展渠道?视频网站能否获得持续盈利,并实现网站、片方和用户“三赢”?是否推动影视版权的进一步规范?
互联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视频网站发展迅猛,在线电影观看效果不断提升。目前,我国视频网站有594家,截至2010年12月,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84亿,有89.3%的人选择在网上观看电影。乐视网、优酷网等共同组织的“电影网络院线发行联盟”,不但进一步挖掘电影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价值,也为视频网站提供新的盈利渠道。
电影产业研究人士强调,2010年,我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平均每天增长4.2块,但仍然无法满足影片的上市需求。2010年,我国共生产故事影片526部,真正进入城市主流院线放映的只有200余部。一旦有国产大片和进口大片到来,影院就会出现大片垄断的情况。很多口碑不俗的小片上映一两天便下线,有的甚至无法进入影院放映。
国内电影院线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电影业的发展,为视频网站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互联网已经成为电影发行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也是不可或缺的盈利渠道。那些每年多一半上不了院线的电影,在线付费点播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电影网络院线发行联盟”主席贾跃民信心十足,他认为,在线播放将成为缓解院线拥堵的一大渠道,成为第二“院线”。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付费观看最新最热的电影。而视频网站由于点播、连播和分享的优势,成为年轻人看电影的新方式。
网民留言:不是大片没必要上影院
网友是否愿意为“线上电影院”掏钱?贾跃民表示,目前来看,网友们并“不差钱”,从免费到收费的过渡也并不艰难,“目前,我们月均活跃付费用户已达40万以上,乐视网2010年刚刚公布的年报显示,全年付费视频服务收入达1.04亿元,同比增长42%,约占公司总收入的40%到50%。”网络电影收费反响很好,网络观众也以平静的心态接受了,第一部试水的《将爱》取得很好的效益就是一个证明。他分析第一步试水网络的电影《将爱》,之所以能够取得4万多的点播量,一方面是因为其经过6年多的积累,已经拥有40多万的收费用户;另外一方面,还在于乐视网拥有50000多集电视剧和4000多部电影的国内最大影视剧版权库,已经成为网友观看影视剧的第一入口。
作为较早从事付费观看模式的视频网站,乐视网新近发布的2010年报显示,其目前月均活跃付费用户已达40万以上,全年付费视频服务收入达1.04亿元,同比增长42%,约占公司总收入的40%到50%。
一位经常在线观看影片的网民留言:对于自己这样的网络观众而言,出于经济和时间成本的考虑,不可能每部电影都进影院观看。一张电影票价格都在50元以上,而网站的付费点播模式,提供了花费不高就能较快观赏影片的可能,特别是那些场面不大的电影,线上看、线下看差别不大。
价格制定有评审流程
贾跃民说,联盟试水的付费影片收费期一般在15天至30天,在此之后将在乐视网免费频道、乐视手机网、乐视TV等终端进行播放,网友可以通过Iphone、Ipad等终端进行收看。
上线影片的价格制定有严格的评审流程。联盟会根据影片的制作团队、演绎水平、票房收入以及版权购买的价格等情况,综合考虑后确定点播价格,在各个联盟成员内统一执行。
昨天,联盟公布了即将上线的收费影片为《房不剩防》,其定价为3元,而之前的《将爱情进行到底》,联盟成员网站的点播价格均为5元,价格相差40%。
据了解,联盟近期将上线的付费影片包括《宅男总动员》、《房不剩防》、《囧探佳人》、《蔡李佛-铁拳2010》、《隐婚男女》等近20部。 本报记者 陈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