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是人们感到某种事情有很大难度、某种任务难以完成和环境中某种潜在的威胁所做出的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考试、比赛、完成工作指标、亲人去世等等,都是某种压力。当压力来临,身体的一些器官会分泌多种种类的激素来应对,其中主要的一大类激素就是肾上腺素,也俗称为紧张激素。当肾上腺素通过血管流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时,一些特殊的生理反应就产生了。例如,心跳开始加快,呼吸开始急促,肌肉紧张,思维和视觉变得敏锐,全身开始出汗,内心不安,严重时恶心、呕吐,紧张不安和焦虑。
严重的压力可以导致失眠、脱发、白发、抑郁、早衰,甚至更严重的疾病和死亡,所以人们都愿意远离压力,或希望压力越小越好。但是,新近的研究发现,对于动物和人来说,并非压力越小越好,在一定环境和时间内,适度的压力反而是好事,例如,可以增强抗御疾病的能力。
承受一定压力的老鼠抵抗肿瘤的能力比毫无压力的老鼠更强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马修·杜宁(Matthew During)的研究团队在实验鼠身上注入黑色素瘤,使老鼠生成肿瘤。然后,把这些患癌的老鼠分成两组进行对照研究。一组老鼠放在一个大笼子里,比平时放进更多的老鼠,至少有20只老鼠,同时笼子中有转轮和玩具。另一组老鼠则放在普通的笼子内,笼内只有5只老鼠,而且没有转轮和玩具。
三个星期后,那些被放在经过特别布置的大笼子中的老鼠,其肿瘤缩小了一半,6个星期后肿瘤缩小77%,几乎比小笼子老鼠的肿瘤缩小了80%。而且,大笼子中的患癌老鼠中,17%的老鼠肿瘤完全消失。令人惊异的是,这些老鼠肿瘤的良性变化完全是在没有接受任何治疗下发生的。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笼子的患癌老鼠,其肿瘤继续生长。同时,对老鼠诱发结肠癌后进行同样的实验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大笼子中的老鼠的肿瘤缩小了,而普通笼子中的老鼠的肿瘤继续生长。
压力下,大脑-内分泌系统和多种激素的互动是抑制肿瘤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大笼子中老鼠的肿瘤会缩小甚至消失呢?重要的原因在于压力。这些压力是多方面的。其一,大笼子中有运动的场所和器械,如转轮和玩具,这迫使或诱使老鼠运动。这是一种行为的压力。其次,鼠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压力。由于大笼子中老鼠多,难免发生冲突,这也迫使老鼠要参与争斗和解决冲突。观察发现,这些老鼠有些被咬,有些留下了打斗的伤痕,因为伙伴们不全是友善的。这种情况既是行为的压力,更是心理的压力,会迫使老鼠运用智力和各种方式来解决纠纷,甚至动用武力。
当然,压力的作用是通过各种紧张激素的升高或减低来产生效应的。由于存在压力,大笼子中的老鼠体内的紧张激素水平提高了,其中有一种称为瘦素(leptin)的激素明显减少了。而且压力主要影响到老鼠的行为中枢——大脑,尤其是对大脑中的下丘脑影响较大。下丘脑调节身体的能量平衡,并且维系着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研究人员发现,大笼子中的患癌老鼠在经过2周后,其下丘脑中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蛋白编码的基因表达明显地增强了,这意味着大笼子中的老鼠体内的BDNF增多。
BDNF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的存活、分化、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并能防止神经元受损伤死亡、改善神经元的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及分化等生物效应,而且也是成熟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维持生存及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因此,BDNF对患癌老鼠肿瘤的抑制也起到了作用。
为了分清老鼠的肿瘤减小不只是因为大笼子中的老鼠跑动多(因为有转轮),而小笼子中的老鼠跑动少(没有转轮),研究人员又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老鼠的跑动对抑制肿瘤生长所起的作用较少。因为仅仅有跑动的老鼠既没有紧张激素的增加,也没有BDNF基因表达的增加,同时也不会有体内瘦素水平的降低。所以,在压力的作用下,大脑-内分泌系统和多种激素的互动才是抑制肿瘤生长的主要原因。
尽管此项研究是通过老鼠得出的,但对人也可能是适用的。过去,人们都认为癌症病人应避免压力,但老鼠的这项研究说明过去的看法不完全正确。适当的压力具有抑制癌症的作用。(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