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家不断出台严管食品安全的措施时,近日,一则“江苏西瓜莫名‘爆炸’,一天炸掉几千斤”的新闻,又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5月8日起,江苏镇江延陵镇大吕村的40多亩西瓜大棚就像布下了“地雷阵”,已结满瓜藤的大小西瓜,还没有成熟就一个个“疯狂”炸裂。当地种植指导技术员分析,这可能是农民不当使用了西瓜膨大增甜剂的结果。
就在“爆炸西瓜”事件曝出后,珠海、西安等市场上又出现了“绝育黄瓜”、“激素韭菜”。有菜农称,市场上卖的顶花带刺的黄瓜其实是用避孕药、雌激素涂抹出来的,人常吃就会出现不孕不育,甚至绝育等后果。食品添加剂阴云未散,果蔬安全又再次让百姓充满担忧。
专家解释“爆炸西瓜”
“爆炸西瓜”事件发生后,不少市民对西瓜的安全问题产生了疑惑,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几位市民均表示虽然不了解西瓜爆炸的真正原因,也不明白膨大剂的使用原理,但还是对今夏能不能吃西瓜产生了担忧。《生命时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了在接到当地农业部门求助后,及时赶赴现场确诊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良驹。经过实地勘测和检查,汪良驹表示,西瓜炸裂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品种的问题,当地农民种植的西瓜就是容易开裂的品种。其次,有气候的因素。当地3月上旬—5月上旬长期干旱,而5月7日下午至5月8日晨突然出现强降雨,诱发果皮开裂。第三,膨大剂使用不当也是原因之一。此类膨大剂应在花后幼果期使用,而瓜农选择了在西瓜快成熟前使用,使得西瓜出现问题。中国园艺学会西瓜甜瓜协会常务理事张显也认为,大规模的西瓜炸裂与气候的突然变化、品种的选择和膨大剂的不恰当使用都有关系,其中膨大剂的使用问题被部分媒体夸大了。
至于“绝育黄瓜”,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和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洪巨均明确表示,“顶花带刺”、笔直粗壮的黄瓜确实不自然,但若说是因为涂抹了避孕药就很牵强。瓜农或菜贩使用的可能只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似植物自身分泌的激素,主要对口味、营养、外观有影响,但和避孕药、雌激素等动物激素不是一回事,说吃了“绝育黄瓜”会影响生育更是完全不对,因为植物激素不能产生动物激素一样的作用。
植物激素滥用导致“瓜不香、果不甜、菜无味”
虽然“爆炸西瓜”和“绝育黄瓜”属偶发事件,但果蔬中使用植物激素和添加剂的问题却一直是社会聚焦的热点。膨大剂是什么?对人体是否有害?大多数消费者都存在这样的疑问,而有些媒体未经考证的不实报道也引发了大众的恐慌。对此记者采访了专门研究“果蔬采后生理”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冯双庆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顾卫红。
膨大、催熟最常用。冯双庆向记者介绍,膨大剂的通用名为氯吡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刺激细胞分裂素,促使果实迅速长大。膨大剂最早在美国研发,1985年日本开始生产,但使用后由于发现会对果蔬品质产生影响,故停止生产和使用膨大剂。但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却从日本引进,并于1992年正式批准开始较大规模和范围的使用。目前来说,除了西瓜,猕猴桃、草莓、葡萄、枇杷、圣女果、茄子等果蔬中应用也较多。有数据显示,膨大剂能提高种植物10%—20%的产量,所以十分受种植者的欢迎。
膨大剂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冯双庆表示,植物激素和人体激素是两个系统。它对于植物果实能够起到膨大和加快生长作用,但对人体是否有危害,目前尚没有一个定论。顾卫红也认为,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是两个概念,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危害绝对小于动物激素。
乙烯催熟相对安全。目前果农、菜农应用较多的还有催熟剂,也就是乙烯利,是一种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能够让果实加速成熟,提早采摘,目前在美国的使用率非常高。在自然状态下,果蔬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就会产生乙烯这种物质,多处于果实成熟期。有时也需要人工喷洒乙烯利,比如香蕉、西红柿,目的是为了在果蔬青、生时摘下,(上接第一版)到达地点后再集中催熟。冯双庆表示,乙烯利对人体的危害基本不用担心,因为它本身就是果蔬生长中自然产生的提取物,而且在喷洒中会直接由液体变为气体挥发。
美化的果蔬更危险。有的不法商贩为了果蔬卖相更好,在售卖前对产品进行染色美化处理,比如用酸性的化学物质给荔枝上色,显得又红又水灵;或者用硫磺熏制土豆,使颜色发亮等做法,不属于植物调节激素的范畴,是非法使用的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滥用植物激素,果蔬品质差。虽然植物激素对人体的危害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滥用植物激素给果蔬带来的影响却非常确定。
1.不好吃。很多人感慨现在的水果不再是以前的味道,“草莓没有草莓味,葡萄不甜、甜瓜发苦”,都有可能是滥用膨大剂的原因。
2.营养少。有数据显示,现在西红柿的酸甜度值是2.77,比过去损失了近15%;维生素C含量比30年前下降了17毫克。有测量结果表明,许多蔬菜所含叶绿素、维生素C、糖分、矿物质、钙等营养成分都明显降低。
3.形状怪。“歪瓜裂枣”的畸形果很有可能就是植物激素的作用。
4.放不住。正常生产的猕猴桃在良好贮存条件下能保存7个月,而滥用植物激素的可能在1个月内就腐烂。
就农业里“植物激素”的使用问题,记者也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伍学焱,他表示:“我对膨大剂、乙烯利等植物激素的成分不太了解,它和人体激素确实不是一个概念。但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也可能有促进人体细胞异常增殖或者分化的风险。拿大豆中的异黄酮来说,大量摄入也会有类似人体雌激素的作用,出现人体性发育提前等症状。这方面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
专家教你挑出好果蔬
据记者了解,在植物激素的使用问题上,目前国内尚没有明确的用量标准,基本由农民和商家自行调配,这也为质检部门的检测带来困难。顾卫红说,现在植物激素的盲目、滥用问题非常严重,毕竟它是种化学合成剂,应该尽可能少用。张显表示,要从栽培措施方面去加强,慎重使用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冯双庆认为,生长调节剂不是绝对不能用,但用的时段、浓度、方式要恰当。
专家们呼吁,有关部门和相关药物生产厂家不能无动于衷,一是要尽快想办法从技术、经济上降低和弥补农民损失;二是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将农产品品种、产地、施肥、用药、运输、销售等信息告知消费者;三是政府部门严格把关,抓紧规范、制定标准,加强监测指导。对于消费者来说,应优先选择应季的及本地产的果蔬,本地水果不仅成熟度好,营养价值损失小,而且无需用保鲜剂处理,污染较小。
在购买果蔬时,专家告诉大家要用三步法,“一看、二闻、三品尝。”
首先看外形。以西瓜为例,喷洒激素的瓜容易畸形,比如两头不对称、中间凹陷等。瓜藤粗壮、果脐较大。正常成熟的西瓜形状工整,瓜藤老结,果脐较小。如果是切开的,最典型的一点就是使用了膨大剂的西瓜虽然瓜瓤是红色,但瓜籽却一直是白色的。此外,还可以用比大小的方式,如果是同一品种,两个大小相差很多,就要警惕。
其次,要闻一闻。自然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闻到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仅没有果香,甚至还有异味。
最后,尝尝味道也能分辨。一点甜味都没有、肉质粗糙、或者隐隐发酸都可能是激素惹得祸。▲(记者 李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