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资源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二套房贷调控贵在宽严有度
2009-07-30

在天量信贷刺激房地产市场走向炽热之后,二套房贷宽松的情况面临逆转。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强调,要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标准,严格按规定执行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假按揭”、“假首付”现象的发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实上,“二套房贷”调控已成为平衡房价的“撒手锏”。2007年9月,为了给高烧的楼市降温,监管层出台所有第二套房贷必须执行四成首付、利率比基准利率上浮10%的严厉政策,效果立竿见影,房价应声而落。不过,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自住需求的释放。为激活地产市场以促进经济增长,在去年底,政策放松为部分改善型需求“第二套房贷”可享受首次置业同等优惠,部分银行暗地拓宽尺度,使春节后楼市快速升温。在居民户新增贷款大幅攀升的同时,炒房风再度抬头,有的大城市房价甚至跃过2007年的峰值。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尚处低谷,中国经济刚有复苏苗头,需要地产业充当增长引擎;另一方面,大量信贷已经开始推升资产泡沫,埋下银行体系信用危机的隐患,对楼价的飙升应必须高度警惕。由是,二套房贷调控亟须把握好力度和重点,既抑制过度投资、压住楼市泡沫,又要支持合理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而核心和难点,都是“度”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前适度收紧二套房贷很有必要,但调整的第一个着眼点是严格区分改善型自住需求和投资需求,并对此设定不同利率标准和首付门槛。如何界定改善型自住需求和投资需求缺乏具体标准,确实是个难题;目前政策只规定首套住房人均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购买第二套房可享受相当首次置业的优惠。但由于全国各地人均住房面积标准不一,买家申请贷款时极容易通过各种方法获取资格,导致二套房贷无形中全面放开,设立一个更具操作性的标准迫在眉睫。并且,对二次置业中的投资需求应提高贷款条件,对三套以上房贷更应在首付和利率标准上层层提高。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外,加强监管,督促商业银行合规操作,提高其风险控制意识也同样重要。今年以来,在宽松信贷指标支持下,银行追求高额利润,在房贷业务中频打擦边球,使有限的房贷放宽政策在执行中被屡屡突破,近乎成为一纸空文。因为缺乏具体执行标准和有效约束,许多银行甚至对三套以上房贷都给予了首次置业般的优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全面放松做法的背后,是商业银行追求信贷规模扩张却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在广州、深圳等楼市炒风较盛的城市,有银行为投资客按首次置业优惠提供超过五套的贷款,零首付、一成首付频频出现。甚至出现为开发商“假按揭”骗贷大开绿灯,部分地区热销楼盘退房率居高不下,为未来资产质量埋下巨大隐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管理层的态度看,货币政策正面临微调,但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信贷推高资产泡沫的过程可能还将持续。如何在房地产市场炽热之时及时降温,既有效抑制过度投资,又保障合理的购房贷款需求,继续发挥房地产业经济引擎作用,更考验着监管者的智慧。(记者万晶) tujian.org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关链接
    ·京城开发储备土地增七成
    ·内蒙古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出让总价8.81亿
    ·南京推出7幅地块出让 太平南路出让地下土地
    ·广东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元旦正式实施
    ·大规模调查表明:多数安徽农民不赞成土地私
    ·内蒙古: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
    ·深圳市出台了八大政策严管土地
    ·贵阳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召开
    ·广西国土资源厅实行新闻发布制 及时通报工
    ·江苏明年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电子化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