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7月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楼房北侧在短期内堆土高达10米,南侧正在开挖4.6米深的地下车库基坑,两侧压力差导致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7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组组长江欢成说,事发楼房附近有过两次堆土施工:第一次堆土施工发生在半年前,堆土距离楼房约20米,离防汛墙10米,高3到4米。第二次堆土施工发生在6月下旬。6月20日,施工方在事发楼盘前方开挖基坑,土方紧贴建筑物堆积在楼房北侧,堆土在6天内即高达10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组成员、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技术总监顾国荣说,第二次堆土是造成楼房倒覆的主要原因。土方在短时间内快速堆积,产生了3000吨左右的侧向力,加之楼房前方由于开挖基坑出现凌空面,导致楼房产生10厘米左右的位移,对PHC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产生很大的偏心弯矩,最终破坏桩基,引起楼房整体倒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问题出在空心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组经过勘察、检验、复核认为,倒覆大楼的原勘察报告、原设计结构和大楼所用的PHC管桩都符合规范要求。针对部分桩基是空心水泥管的疑问,江欢成表示,空心桩是很好的桩型,节省材料,垂直承载力很强。同时,从设计角度来说,建筑物通常不依靠桩基来抵抗水平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问题出在挖基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楼房是否因开挖基坑导致倒覆的疑问,专家组成员、上海建工集团高级工程师范庆国说,在上海的地质条件下可以进行基坑开挖,但是土方一定要外运。开挖基坑的案例在上海有几百例,上海淮海路、南京路的保护性建筑施工都用过这种方法。倒覆楼房的施工问题不在于开挖基坑,而在于土方没有外运,造成楼房前后高低差,产生非常大的压力。他说,倒覆楼房前方的基坑设计为4.6米,符合规范要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无知导致无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建楼房的倒覆事故,简单地说就是无知导致无畏,是认识上缺乏科学态度、蛮干。”江欢成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从业46年来,这种事情还从未听说过,从未见过,这是第一次,我也希望是最后一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14位专家的专业涉及勘察、设计、地质、水利、结构等各个方面;不仅有上海专家,还有一些来自北京和部属机关的专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故发生后,抢险指挥部组织专业检测人员,分别对在建的其余10幢楼房、邻近居民小区、附近防汛设施和道路管线进行不间断监测,并对燃气、电力等管线进行了逐户安检。专家组根据检测结果判断,邻近居民小区、附近道路管线等未受影响;在建的其余楼房安全状况稳定,不会发生类似倾倒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情况类似的6号楼怎么办? tujian.org 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工程师江欢成说,事故发生后,首当其冲的工作是“抢救”与倒覆的7号楼情况类似的6号楼。6号楼紧邻7号楼,也是后方有堆土、前方有基坑,只是6号楼距离基坑的距离比7号楼远些。经过清除堆土、回填基坑的抢险施工,6号楼第二天即向北复位约8毫米;清除堆土工作完成后,6号楼已经复位29毫米。 tujian.org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同时表示:“倒覆楼房周边的房屋的状况趋于稳定,但稳定和安全是两码事,不等于说房子就是安全的,接下去还要对周边的10栋房子进行安全性检测。”摘自《新华每日电讯》杨金志 刘丹 陆文军/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