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明节 清明主要是个农业节气,在春分之后十五天,即是清明。王禹 偁有枟清明枠诗云: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最早把清明列为节气的是枟后汉书· 律历志枠。古人扫墓,本 无定日,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 年),正式颁诏:“寒食上墓, 礼经无文,近代相传,寖以成俗。士俗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 永为常式。”宋朝规定从寒食到清明,祭扫坟墓三天。大学也要放 假三天,这可就开了春游踏青之风。宋朝高翥枟清明枠诗云: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杜牧枟清明枠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时至今日,农村尚有祭坟扫墓之俗,一般是在旧坟上添一些新 土,压上一些纸钱,表示此坟墓有人祭扫。城市里有公墓的可以去 扫墓,没有公墓的可以祭尊骨灰灵堂。先人死了,当然什么都不知 道了。祭坟扫墓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个“慎终追远”的礼仪问题。 现在,各地共青团、少先队、每到清明节,纷纷祭扫烈士陵园,那是 为什么? 是为了继承先辈的遗志,振兴中华,建设祖国。 烈士只能是少数,广大工农兵群众去世之后,应不应该祭奠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下他们呢? 虽然他们是普通老百姓,但也为社会主义奋斗了一生, 为儿为女操劳一世,儿孙后代祭奠一下是合乎礼数的。每个家庭 有每个家庭的特点,每位长者有每位长者的品格,生前都有自己的 业绩,死后都有自己的遗愿,儿孙后代应该完成他们的遗愿,并且 发扬光大。这就是清明扫墓的礼义。 当然,青年一代不能永远生活在祭奠的阴影之中。春天是美 好的,春游是快乐的,踏青是舒畅的。荡荡秋千也是心旷神怡的。 古代的清明节,还有一个风俗,值得介绍一下。枟岁时广记枠 云:“江淮间寒食家家折柳插门。”枟梦粱录枠也说:“节前两日谓之 寒食,京师人从冬至后数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条插 门上,名曰‘明眼’”。 插柳风俗的起源,其说不一。有一个说法是:门前插柳,便于 祖先认门,归宅享祭。后来逐渐形成风俗,成了装饰物,男女青年 都在头上戴柳圈,吹柳哨,庆祝春天来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