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图文聚焦 > 总结十一五,规划十二五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辉煌十一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中图网讯
2011-03-17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万亿斤新台阶

  农民[NongMin]人均收入先后跨越4000元、5000元大关

  “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BuDuan]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加大“三农”

  投入力度,在各级各部门和亿万农民[NongMin]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NongYe]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传统农业[NongYe]向现代农业[NongYe]加速转变。为我国成功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粮食生产能力稳步增强。“十一五”以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2009年达到[DaDao]10616亿斤,比2005年增长9.7%。特别是2007年以来连续3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万亿斤新台阶。肉、蛋、奶、水产品、蔬菜产量大幅增长,市场供应充足,满足了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优粮工程、动植物保护、种养业良种等一批重大农业[NongYe]建设工程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财政专项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业[NongYe]生产条件。2009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DaDao]8.99亿亩、8.75亿千瓦、49.1%,比2005年提高8.9%、27.7%和13.2个百分点。科技对农业[NongYe]生产的贡献越来越大,农业[NongYe]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5年的48%提高到51%。

  乡镇企业和农垦经济稳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NongYe]产值比由2005 年的1.33∶1 提高至2009 年的1.7∶1;乡镇企业增加值93532 亿元,比2005 年增长85.1%,年均增长16.6%。农垦规模经营水平不断[BuDuan]提高,现代农业[NongYe]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2009 年农垦生产总值达到[DaDao]2738.8亿元,比2005年增长102%。

  农业[NongYe]经营体制机制不断[BuDuan]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稳定并继续完善,新型农业[NongYe]生产经营主体逐步发展壮大。2009 年,耕地流转面积达到[DaDao]1.5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2.4%;全国农业[NongYe]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DaDao]22.4 万个,带动1 亿农户以上;农民[NongMin]专业合作组织达到[DaDao]24.64 万个,实际入社农户2100多万。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不断[BuDuan]涌现。

  农业[NongYe]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从2005 年的563.8 亿美元增至2009 年的923.3亿美元,增幅达63.8%,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农业[NongYe]“请进来”和“走出去”取得新成效,农业[NongYe]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稳步提高。

  农民[NongMin]收入持续增长。农民[NongMin]人均纯收入先后跨越4000 元、5000 元大关,2009 年达到[DaDao]5153 元,年均实际增长8.3%,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增长时期之一。同时,农民[NongMin]增收渠道不断[BuDuan]拓宽,农民[NongMin]收入来源日趋多样化,工资性收入在农民[NongMin]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不断[BuDuan]上升。(记者陆军)

     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社论: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中
    ·辉煌十一五:南中国的新崛起--中图网讯
    ·科技部部长描绘十二五蓝图:中国成创新型国
    ·云南“十一五”地方财政支出近七成用于民生
    ·代表委员热议“十二五”民营经济发展--中图
    ·青海:“小财政”托起“大民生”--中图社消
    ·回眸“十一五”:我国基本养老金连续6年提
    ·“两个同步”体现高要求  国强更要民富--
    ·“十二五”开好局尤须加深“两个认识”--中
    ·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促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