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配角”到“支柱” 【发展[FaZhan]瓶颈】记者在沿海一些城市采访,经常可以看到巨幅广告条幅:“某某物联网中心”“传感网国际创新园”等等。去年四季度以来,全国近20个省份启动物联网产业化工作,跑马圈地建设产业园区。不仅物联网,有专家指出,各地碳纤维的产能可能全世界都用不完。 一方面是产业比重小,国际竞争力弱,难担“大任”;另一方面则是缺乏核心技术的盲目扩张。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破题,如何实现占GDP约8%的目标,事关经济[JingJi]发展[FaZhan]方式转变大局。 【破解[PoJie]路径】“十二[ShiEr]五”规划建议强调“培育发展[FaZhan]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谈及发展[FaZhan]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国发展[FaZhan]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创新推广体制。”他举例说,尽管我国[WoGuo]是太阳能板最大生产国,全世界44%的太阳能板在我国[WoGuo]生产,但真正在国内使用的仅有0.73%。 汤敏对美国新泽西州的家庭太阳能采集、利用和销售印象很深。在政府补助和电力公司收购太阳能电的政策支持下,一户家庭靠铺设太阳能板,不仅能满足自用,而且每年还有几千美元的售电进账。“我们急需类似的扶持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既包括新的产业模式,也包括用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中央财经大学经济[JingJi]学院院长黄少安认为,未来五年,应加快扶持企业[QiYe]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扭转“经济[JingJi]大国、创新配角”的被动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