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筑起抗御国际金融危机的长城 |
2009-07-29 |
|
源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的肃杀,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受到危机严重影响。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我国奋起抗御金融危机,成效举世瞩目。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9%,为全球最高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从世界第四升至第三。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1%,仍属全球最高经济增长率;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9%,呈现较为明显的向好之势,“保八”前景光明……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一路下滑成为鲜明对照。
|
胡锦涛在云南考察强调要化危为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教育部发言人:"被就业"只是个别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许宗衡和王华元被免各自省人大代表职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荣上任一个半月:既感到荣幸也有压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亲历者讲汶川彻底关大桥被巨石砸断经过
tujian.org
“中国最新经济数据鼓舞世界”
,“中国可能成为第一个走出金融危机的国家”,“中国成了世界经济‘新的发动机’”……面对中国的“强劲复苏”,国际社会从不同角度解读中国经济的强大生命力,由此评析“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但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动力亦即“中国道路”、
“中国模式”的精神内涵——“中国精神”,尚未引起足够关注。
中国之所以能在危机袭来之际踔厉风发、逆势前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不仅在于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调和鼎鼐的能力、化危为机的魄力。
这种精神,曾在抗击“5·12”特大地震中震撼世界;这种精神,曾在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大放异彩。在抗御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精神”再次展现强大威力。这是中国战胜危机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一)
“中国精神”——这是高瞻远瞩、坚持不懈的历史主动性。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与其是否具有历史主动性密切相联。一旦丧失历史主动性,必然陷入历史迷局,在历史潮流中颠簸沉沦。
回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高度的历史主动性,是怎样深刻地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中,我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摆脱悲惨境遇,走向光明前途。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奋斗中,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占世界1/4人口的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深远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在“文化大革命”后“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毅然实行改革开放,踏上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的伟大征程。既保持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始终如一地努力,又根据党和国家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就是高瞻远瞩、坚持不懈的历史主动性——它是主导中国前进的精神力量,是“中国精神”的核心。
[1] [2] [3] [4] [5] [6]
tujian.or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