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北京严查70市级单位“小金库”市民有线索可举报
2009-08-06
  本市(北京)近期将进一步治理市级单位“小金库”,银行存款、现金、固定资产原值、股权、债权等应列入而未列入指定账户的资产都将予以严查。昨天,记者从市纪委获悉,本市“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已进入重点检查阶段,10月前包括教育、卫生、交通、民政等在内的6大类、共70家市级单位将被重点检查。市民如有线索可向市、区县纪检部门举报。

  机关招待所培训中心纳入检查

  此次重点检查活动属于本市“小金库”专项治理第三阶段工作。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重点检查阶段自2009年7月初至10月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开始时间为7月15日,以财政监督部门检查为主;第二阶段开始时间为8月15日,以审计部门检查为主。

  按照中央要求,本市将重点检查6大类共70家市级单位,主要包括教育、卫生、交通、民政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执收、执罚权相对集中的部门和单位,以及与以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隶属关系的宾馆、培训中心、招待所、出版社等单位。

  “以前检查中发现存在‘小金库’的,群众举报的有比较明确线索的,以及自查自纠措施不得力、工作走过场的部门和单位也将作为此次重点检查的对象。”该位负责人补充说。

  一同治理向企业转嫁摊派费用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单位“小金库”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资产处置收入,资产出租收入,经营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一般主要用于弥补单位经费,购建资产,发放奖金、津补贴、福利,接待宴请,公款旅游和购买礼品礼金等。

  此次检查的重点是2007年以来各项“小金库”资金的收支数额,以及2006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不过,该负责人表示,对设立“小金库”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将追溯到以前年度。

  此外,对市级单位的检查要与规范津贴补贴经费来源核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产财务综合检查、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假发票治理,以及清理向企业转嫁、摊派和报销费用等工作相结合,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研究建立和完善防止“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参与检查“此次重点检查将抽调财政、审计部门共40人,同时聘请部分中介机构人员参与,组成20个检查组。”该负责人透露,检查组原则上由两名检查人员及聘用的注册会计师共同组成。

  为提高检查工作的质量,各个检查组将根据需要现场盘点被检查单位的保险柜,核对库存现金是否账实相符,并对个人存折、现金支票、有价证券凭证、股权和债权凭证予以重点关注。同时,检查组还将通过查阅记事本、会议记录、业务档案等资料进一步寻找线索。 tujian.org

  与此同时,对有收费项目的被检查单位,检查组将从票据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登记等环节入手,对其收费票据进行抽查;对被检查单位大宗的会议费、劳务费、印刷费、物业费、手续费等支出或年终突击支出以及大额现金支出的将予以重点关注,对异常的费用支出须到第三方进行延伸检查,重点核查是否存在使用假发票问题。

  此外,对于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而未实行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要重点检查,必要时延伸到第三方检查,核实是否向供货方收取回扣等问题。(周奇)
     相关链接
    ·昆明首创“校家式保护”流浪儿“回家”有新
    ·中央编办:地方政府改革可灵活设机构
    ·北京:“国庆平安行动”社会面控制工作培训
    ·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留得住干得好 首先要解
    ·“温和腐败”是对反腐败的“温柔一刀”
    ·广东:32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明年全撤
    ·李荣融谈国企改革:国资委要把央企培养成“
    ·从标语到流行语折射时代变迁
    ·昆明的“五门外语”并不突兀
    ·汪洋:突出解决“批、用、花”腐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