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人社部:我国基本医保今年将覆盖12亿人
2009-08-06
直播回放:人社部介绍上半年就业和社保工作
  ●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

  ●今年全国所有城市都将开展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农合,要在现有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最高支付限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要比去年提高平均5个百分点

  本报北京8月4日电 (记者白天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正不断扩大覆盖面,到年底将有超过12亿公民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会在“十一”之前启动,使我国农民在60岁以后能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此外,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已落实到位,调整后的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200元,月人均增加110元。

  胡晓义介绍说,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是新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今年上半年取得明显进展,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已经超过3.3亿,新农合参保人数达8.3亿。今年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将开展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力争到年底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医保人数达到3.9亿,加上新农合的参保人数,整体上将有超过12亿的中国公民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医疗保障水平也得到提高,国家已出台文件,要求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新农合,都要在现有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最高支付限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要比去年提高平均5个百分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胡晓义同时透露,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目前该意见正在征求各地意见,预计会在“十一”之前启动试点。新农保和过去一些地方实行的老农保,在筹资结构方面有很大不同。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胡晓义认为这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待试点完善并全面推开后,我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对目前社会上热议的工伤保险条例修改意见中“不再把上下班途中遭遇机动车交通事故列入工伤的范围”,胡晓义表示,此次工伤保险条例的修改有很多新亮点,比如说实施范围扩大了,把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也纳入了工伤保险的范围,再比如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的程序,原来如果对工伤认定不服,需要经过行政仲裁、法律诉讼,现在把链条缩短,可以避免一些用人单位恶意拖延。而上下班途中的机动车事故是不是列入工伤认定范围的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修改。他表示,目前工伤保险条例的修改还在征求意见,这本身是一个汇集民意、汇集民智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农民养老的“国家责任”终得明确
国家养老金的设置,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过去农民是终生职业,根本没有“退休”这一说。养老的方式也主要是家庭养老、养儿防老。但大多数农村家庭并不富裕,有的只是刚刚达到温饱水平。[详细]

胡晓义谈
     相关链接
    ·昆明首创“校家式保护”流浪儿“回家”有新
    ·中央编办:地方政府改革可灵活设机构
    ·北京:“国庆平安行动”社会面控制工作培训
    ·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留得住干得好 首先要解
    ·“温和腐败”是对反腐败的“温柔一刀”
    ·广东:32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明年全撤
    ·李荣融谈国企改革:国资委要把央企培养成“
    ·从标语到流行语折射时代变迁
    ·昆明的“五门外语”并不突兀
    ·汪洋:突出解决“批、用、花”腐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