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保障信息安全,很多单位通过技术方法,切断计算机内部网和公共网的联系。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卫生部门要求与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为阻挡空气中的污染物,化妆品企业推出“隔离霜”,成为爱美女士的新宠……一些地方和部门把类似方法引入反腐倡廉工作中,成为公职人员拒腐防变的“新式武器”。
|
中央编办:地方政府改革可灵活设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乌市刑拘718名"7·5"事件犯罪嫌疑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央视女记者受贿案宣判 记者被拒旁听
易纲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网推出特别专题《共和国的足迹》 tujian.org
税务部门严禁工作人员接受纳税人宴请,行政执法人员原则上不参加企业举办的项目评审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实行近亲属回避制度……由于这些拒腐防变的方法以“尽量减少直接接触”为特点,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物理隔离”。公私分明、亲属回避等规范公务员行为的条例和准则,体现了行政、司法的文明和进步。
可是,“物理隔离”挡住了赤裸裸的“直白型腐败”,却很难挡住“隐性特权”、“隐性腐败”。在反腐败和腐败的激烈交锋中,腐败行为就像流感病毒一样,处在快速变异之中:受贿方式由“地上”转为“地下”,由直接转为间接,由“现货”转为“期权”。有的腐败分子“拿干股”,当“影子股东”;有的腐败分子“期权寻租”,等退休后再连本带利收取“好处费”。有的行政执法人员尽管自己不到企业施工、生产现场检查,却利用自己的关系影响“把关”;有的领导干部与其他单位的领导以“交叉持股”的方式安排亲属,我替你安排儿子,你替我安排女婿,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安插到“肥缺”部门……
由于“期权受贿”、“近亲属受贿”等“隐性腐败”具有发现难、认定难、取证难的特点,增加了打击腐败分子的难度。这就要求我国的反腐败工作更专业、更精细、更科学,通过不断增强打击力度、不断完善法律制度,遏制不断变异的腐败病毒,震慑“潜伏”着的腐败分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