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5日电(记者周婷玉、邹伟)肺鼠疫为鼠疫的一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文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肺鼠疫是一种存在于啮齿类与跳蚤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并藉跳蚤传染给各种动物及人类。它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主要依靠飞沫传播,潜伏期短,为数小时到3天。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鼠疫可分为腺鼠疫、肺鼠疫等类型。其中,腺鼠疫最为常见,肺鼠疫病死率最高。
各型鼠疫早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似,有急起的高热、衰竭、出血倾向、意识模糊、头痛及四肢剧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感染者有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道感染特有症状。感染后若不及时有效治疗,病人多在两三天内死亡。
专家介绍,鼠疫大多通过旱獭等鼠疫宿主传播给人类,因此要尽量避免接触鼠疫宿主。一旦发生疫情,应以最快方式向卫生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站报告疫情;划定疫区范围,严密封锁疫区;隔离治疗病人,病人入、出院都应进行卫生处理,更衣、灭蚤;彻底消毒、灭蚤、灭鼠,对病家应实行从外到里的雨淋样喷雾消毒,连续2次,每次喷雾后关闭一昼夜,死者尸体应消毒并立即火化或深埋;病人用具和排泄物随时消毒;实行鼠疫活菌苗的应急接种等措施,严防疫情扩散。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