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减、加、乘”等方式做好煤炭大文章 |
2009-08-06 |
|
煤炭是山西经济最大的比较优势,但其“多、小、散、乱、差”的产业现状和“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事故多发、效益低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也一直是山西发展的最大制约。此轮产业结构调整中,煤炭产业首当其冲成为了“突破口”。在前几年关小上大、强推采煤方法基础上,今年以来,山西出台了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抓手,以循环经济为目标,用“减、加、乘”等方式,全面实施资源整合、产业改造升级。
|
党中央国务院邀"三创"人才北戴河休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疆"7·5"事件致156名无辜者死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深圳机构改革:16部门
"一把手"亮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干子女占亿元富豪数91%"系以讹传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常规体检不再检测乙肝"的背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减法
———大量减少小煤矿数量,促进资源整合。山西煤矿最多时超过1万座,到去年底,全省煤矿数量从2002年的5255座减少到2598座,压减比例高达50%。
“但是,小煤矿数量仍然太多,平均单井规模才36万吨/年,不仅无法与世界一流水平的澳大利亚平均460万吨/年的规模相比,比近邻内蒙古也低了一半。”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祯说。为此,山西省决定,到2010年,全省矿井数量将减少到1000处,基本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据了解,目前山西省已将1000座矿井的保留指标分到了各地,“煤都”大同仅保留71座,国内最大的无烟煤基地阳泉市仅保留50座。
加法
———提升产业集中度,培育煤企“航母”“减法”之后,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成为做好“加法”的主角,承担起兼并重组的重任。按山西省调整规划,将来要形成3个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4个5000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到2011年,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5%以上,矿井单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到2015年,大集团煤炭产量达到全省的80%以上,单井规模达到120万吨/年以上。同时,制定更加严格的准入门槛,比如,参与兼并重组的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在兼并重组小煤矿的同时,山西加快矿井改造提升,建设了一批千万吨级矿井。
同煤集团董事长吴永平说,到2011年末,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的产销量将达到1.5亿吨,其中原煤产量将超过1亿吨。
乘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循环经济建设。山西将重点鼓励延长煤炭产业链,鼓励煤炭与电力合作,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鼓励煤炭与煤化工合作,发展煤制化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及深加工等以煤为基础的产业。还包括煤电铝、煤机械、煤安全、煤环保、煤建材等产业。据介绍,山西省还将加快同煤塔山、焦煤古交、潞安屯留、晋煤寺河等14个煤炭循环经济园区、206个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加上煤矿建设和煤矿重组改造,两年内山西煤炭将完成投资1800亿元,在拉动内需的同时,提升产业水平、优化结构,提高竞争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