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邀"三创"人才北戴河休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疆"7·5"事件致156名无辜者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深圳机构改革:16部门 "一把手"亮相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干子女占亿元富豪数91%"系以讹传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常规体检不再检测乙肝"的背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超速,不酒后驾车,人行横道线前减速让人……这些本该是司机们遵守的基本规则,在现实中,却根本无法阻止一次次对灿烂生命的吞噬。值得反思的到底是什么?

交通违法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违法成本太低。在现实中,轻微的交通违法,对普通人来说影响很小;严重点儿的交通违法,对有钱人来说,出点不伤筋骨的钱也能解决问题。一些交通肇事案判的是缓刑,肇事者就此免去牢狱之苦。尽管我国已从“自行车时代”快速过渡到“汽车时代”,但包括道德和法制建设的交通文明明显滞后于现实发展。

耐人寻味的是,16岁的马芳芳被撞身亡处边上的斑马线,就是“杭州飙车案”撞死谭卓后,杭州开设的第一条“爱心斑马线”。5月底,当地的领导还亲自陪护老人、孩子过爱心斑马线,呼吁全社会文明行车、相互礼让。但是,在马芳芳的鲜血面前,这一基于道德感的呼吁,已显得很苍白和无奈。

交通文明,必须靠自律和他律共同作用,尤其要靠严肃的法律“管出来”。“杭州飙车案”所依据的司法解释,产生于2000年。正是在这九年间,各种型号款式的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而当法律的威慑已不足以构成警醒时,今天的悲剧,就有可能不断重复上演。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还要流多少鲜血,才能警醒交通违法犯罪?
2009-08-07

新华网杭州8月6日电 题:还要流多少鲜血,才能警醒交通违法犯罪

新华社记者方益波

一个16岁的打工妹,又倒在了杭州的斑马线旁。这距离轰动一时的“杭州飙车案”发生,还不到三个月。从年轻的谭卓,到南京、成都醉驾案的受害者……人们不禁要问,还要流多少鲜血,才能警醒交通违法犯罪?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方志敏爱国事迹陈列馆今日开馆
    ·2009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南宁开幕
    ·博文:车改,你大胆地往前走
    ·[共和国的足迹]1955年:中华民族大家庭
    ·北京规划2018年前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
    ·湖南多地以“停岗停职停薪”整治“官赖”引
    ·成都:9月1日前将全面完成灾区损毁学校重建
    ·央企高管“天价薪酬”有望规范
    ·吸引眼球的未必都是真相 网媒应自律网民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