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8月6日电(记者 欧东衢、李惊亚)6日在贵阳开幕的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来自东盟各国高校和中国高校的代表认为,怎样进一步推行国家间的学历、学分互认制度,是目前国际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刘京辉介绍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高等学历互认工作开展于2008年7月,但至今只有泰国和越南两国与中国签订了高等学历互认协议。要全面推行东盟国家的高等学历、学分互认制度,仍需各国的共同努力。
东盟大学网络执行主任南塔娜认为,学分互认是东盟与中国教育合作中的一个障碍,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教育合作中。要具体落实学分互认制度,还需要更广泛的沟通和协商。
菲律宾安吉尔斯大学校长尼卡诺尔表示,菲律宾的教育学制较为特殊,中学教育只有4年。目前,菲律宾政府已开始考虑让教育年限与其他国家接轨,为学历互认制度扫清障碍。
云南财经大学校长汪戎说,目前学分互认的主要障碍是部分地区政府的教育政策还不够开放,如部分国家政府要求国外留学生要在当地大学学习三年后才承认其学历。汪戎说,东盟各国政府应该一起努力,大范围地建立学历、学分互认试点学校,降低门槛,以进一步推行学历、学分互认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