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洪魔旱魃 新中国成立60年防汛抗旱综述 |
2009-08-19 |
|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姚润丰、葛如江、王春雨)
“住在这儿,心里踏实。以前一到下雨天,心里慌得就吃不下饭。”王蓝清坐在安徽阜南王家坝保庄圩内的家里,一语道出了如今淮河沿岸人民面对洪水的从容心态。这一新变化源自淮河2007年大洪水的“大水小灾”。
|
温家宝:开展新农保试点是又一惠农政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公安部长:严防敌对势力对国庆捣乱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市政府机构改革:首设农民工工作处
tujian.org
全国公安机关两天查处醉酒驾车3167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东北、西北390万人因旱灾饮水困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洪水来时有序应对,大旱力抗确保丰收。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先后战胜了七大江河发生的较大洪水50次,较大严重干旱17次。60年前涝则汪洋一片,旱则赤地千里的旧景象不复存在。
防汛抗洪:累计减灾效益3.93万亿元
洪涝灾害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20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淮海地区洪涝多发,1954年淮河发生大洪水,1958年黄河发生大洪水,1963年海河发生大洪水。为了治理频繁发生的水灾,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根治水患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防汛抗旱工作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兴利除害结合,防汛抗旱并举,走上了正规化、现代化、法制化全面发展的道路。
工程为基,科学调控。60年来,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我国已形成了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为主体的拦、排、蓄、分相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逐步建立了视频会商和水雨情监测、山洪灾害和台风预报预警、大江大河主要河段洪水预报等洪水管理与科学决策支撑系统,形成了防洪法、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等法规制度,洪水调度方案、人员转移安置方案等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1] [2] [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