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月12日,浙江省上虞市鹤琴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消防队员的指导下练习紧急逃生。当日是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鹤琴幼儿园邀请当地消防队官兵来校讲授防灾减灾知识,并用纸盒搭建起“房屋”,让小朋友学习地震避险知识。新华社发(韩坚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我国已越来越多地在城乡规划中引用综合减灾观念,但涉及灾种少,手段单一,缺乏相关规划内容及有效控制机制,使城市综合减灾规划形同虚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磊)
随着“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完成期的临近,极有必要从战略高度研究并深化“十二五”期间国家在综合减灾规划上的相关事宜。
2009年5月26日,由本人出任组长的北京减灾协会课题组完成了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的《“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提升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管理水平的重点、思路及对策研究》项目申报书,课题组专家回溯了“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内外重大“灾事”背景下的防灾减灾策略及相关问题。通过这项工作我感到,国家极有必要组织相关部门结合正在和将要开展的“十二五”规划,研究各部门、各产业链中有可能涉及的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公共卫生、社会危机四大类)问题,在准确评估国内外灾情及发展态势的情况下,抓住推进中国城乡综合减灾战略的要害问题,明晰“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理念。
灾害风险及规律的启示
据世界第二大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球在自然灾害中死亡人数达22万人以上,损失2000亿美元,2007年这个数字是820亿美元。2008年是继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后,第三次最具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年。
亚洲付出的生命代价最为惨痛:2008年5月初,缅甸热带风暴“纳尔吉斯”造成8.5万人死亡,5.4万人失踪,损失金额40亿美元;中国汶川大地震死亡和失踪人数近10万,物质损失金额近1000亿美元,但由于该地区保险水平低,只得到3亿美元保费;2008年初春,中国18个省(区、市)遭受冰雪灾害,电网及公路损失210亿美元,其中160亿美元已投保。相比之下,灾害较重的美国和欧洲,死亡人数少,且保费高,如美国两次飓风艾克和古斯塔夫的投保损失费分别为150亿美元和50亿美元。
2009年5月,联合国公布全球减灾风险评估报告,提供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全球灾害风险趋势分析、灾害分布图,以及相关应对措施,极有助于重新界定全球减灾重点。比如,在中低收入国家,经常发生的灾害破坏了人们的生活,而缺少政府关注、毫无计划的城市化以及低迷的经济形势更加剧了这一点。1980年以来,这类持续、低强度的灾害事件给居住区带来的破坏增加了5倍多。该报告以洪水为例指出,1990~2007年间,全球因洪灾死亡人数上升了13%,经济损失增加了35%;全球自然灾害风险分布非常不均,并高度集中于较贫困国家,且灾害后果截然不同,如日本和菲律宾遭受热带风暴人口大致相当,但菲律宾死亡人数一般要高出日本17倍;各类灾害事件与天气相关的灾害风险正在快速扩张,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12个国度中,97%的城市灾害损失都与天气灾害有关。
再有,世界上超过96%的产品与化学相关,因此提供一个公开透明,让公众对化学品及其企业有客观认知的环境非常必要。2009年5月27日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召开会议探讨了在“责任关怀”下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2001~2005年中国公共场所泄漏、中毒事故死亡率数值约为1.25(人/百万人口),高出发达国家10倍的水平。人们在用微笑诠释生与死的从容时,更要找寻到体现国家实力的综合减灾的可持续对策,全面关注“酿灾规律”,并从中有所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