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胡锦涛与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会谈
2009-08-21
  国家主席胡锦涛2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塞尔维亚总统鲍里斯·塔迪奇举行会谈。双方就建立和发展中塞战略伙伴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

  胡锦涛积极评价中塞关系。他说,中塞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塞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双方高层交往密切,经贸合作务实展开,其它领域合作不断扩大,在国际多边组织中和涉及各自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双方也保持着密切协调。胡锦涛表示,中方尊重塞尔维亚人民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赞赏塞尔维亚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以及为促进西巴尔干地区稳定与发展所作的努力,愿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塞方一道,把两国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

  塔迪奇说,塞中两国人民长期友好,两国关系基础坚实,发展顺利。塞尔维亚感谢中国在科索沃等问题上一贯秉持的公正立场,高度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发展对华关系是塞尔维亚外交的优先方向。塞方愿以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交流合作。塔迪奇重申,塞尔维亚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作的努力。

  胡锦涛就建立和发展中塞战略伙伴关系提出四点建议:(一)密切政治交往。双方要保持两国高层交往,进一步加强两国政府、立法机构和政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落实好中塞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提出的各项任务。(二)扩大经贸往来。双方要共同采取措施,积极挖掘潜力,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保持两国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在发展中逐步改善两国贸易平衡状况。中方愿加强与塞方在基础设施、石化、能源、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合作,鼓励双方企业扩大相互投资。(三)促进人文交流。双方要扩大文教、科技、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两国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政府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丰富两国关系内涵。(四)加强多边合作。双方在联合国和其他多边组织中要保持沟通和磋商,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及时交换看法、协调立场,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国际反恐等各种全球性挑战,促进不同文明对话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塔迪奇表示,塞方愿同中方保持高层及其他各级别交往,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塞方感谢中方为塞尔维亚经济发展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同中方共同探讨扩大双边经贸合作的新领域和新途径,欢迎中国企业赴塞尔维亚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塞方将全力配合中方今秋在塞尔维亚举办“中国文化节”,支持贝尔格莱德同北京开展友城交往,将积极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塞方愿同中方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与合作。

  会谈后,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元首出席了有关基础设施领域、经济技术合作、旅游方面的文件的签字仪式。

  会谈前,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塔迪奇总统访华举行欢迎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国务委员戴秉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台盟中央副主席黄志贤、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魏敬华等出席欢迎仪式。(记者李诗佳、李忠发、黄富慧)
     相关链接
    ·胡锦涛与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会谈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
    ·西吉县:闽宁互学互助对口协作这13年
    ·王岐山会见韩国总统特使就国际经济交换意见
    ·卫生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从两方面着
    ·卫生部:要确保基本药物制度不走样、不变形
    ·卫生部门将从四方面规范和管理医疗机构的服
    ·青岛城阳上马街道:走民生之路谱发展新篇
    ·河北廊坊:75项实事惠民生
    ·李克强会见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