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8月21日电(记者沈洋 陈春园)刚从部队退伍回家的彭国华用“惊讶”两个字来形容家乡卫生环境的变化。彭国华家在江西鹰潭市所辖的贵溪市志光镇彭家村,两年前他离开家乡到北京参军。
发改委要求两大石油公司保证液化气价格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防部网站试运行
将公布最新武器研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教育部:高校毕业证编号没有炒卖价值 tujian.org
王玉普任黑龙江省副省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9月底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彭国华回忆说,两年前,村里垃圾遍地、畜禽粪便随处可见,村民形象地描述为“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刮”。可如今,一条整洁的公路直通村口。村里村外、房前屋后,几乎看不到垃圾。
彭国华告诉记者,带来前后巨大反差的是村里实施的“清洁工程”。2008年8月,村干部组织村民集中处理了村里的陈年垃圾,还要求各家各户配备“一袋两桶一窖”,即一只装书报、金属等可回收品的编织袋,一只装塑料、废旧鞋袜等不可回收品的无机垃圾桶,一只装烂菜叶、瓜皮果壳的有机垃圾桶,并在房屋附近挖一个小沤肥窖。每天,村民在家中把生活垃圾自行简单分类,有机垃圾用于沤有机肥,无机垃圾由保洁员上门收集,能回收的送到村里流动收购点回收。
彭家村村民彭新友说,现在村民不再随便乱倒垃圾了,而且还养成了分类处理垃圾的习惯。“垃圾分类处理不仅更加环保,而且村民还能从出售可回收垃圾获得经济回报。”
据统计,垃圾分类处理后,鹰潭农村每年可回收废旧塑料3285吨,带来收入160万元;有机垃圾生产的沼气,可供15000户的5口之家使用,沤农家肥21900吨,每年可为每户农民节约用电、肥料、农药等费用近1000元。
鹰潭市“卫生清洁”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彭中华介绍说,鹰潭市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首创了一种易操作、投入少、见效快的垃圾处理新方法,即农户负责对自产垃圾进行分类,保证“垃圾不出门”,并分担保洁人员工资;保洁员负责上门收集经过分类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处理,保证“垃圾不出村”,并做好村内公共场所及村庄四周垃圾的清理;一次性投入设施主要是垃圾晾晒池和可回收垃圾储存间。
50户左右的自然村只需设一名保洁员,月工资为2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一个自然村只需一次性投入1万元,农户每月只需交3-5元保洁费,就能换来干净整治、环境优美的居住环境。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