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生态智慧与低碳乡村建设媒体论坛今召开
2009-08-24
  人民网四川视窗8月22日讯 (赵彬丰)今日上午,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办、福特基金会及能源基金会支持的“中国生态智慧与低碳乡村建设媒体论坛——暨生态乡村展”在四川成都召开。与会专家与媒体就低碳生态乡村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和危机”。今天,来自云南玉湖村、雨崩村、玉狮场、芒景村,内蒙古阿拉善盟,贵州猫猫河等中国生态智慧样板地区的代表,以及4个城市社区代表,在论坛上介绍了运用中国智慧和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生态智慧、乡土文脉以及自然养生等经验。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博士在会上指出,世界的碳足迹,按照美国的生活方式,全世界要消耗6-7个地球,按照欧洲生活方式要消耗3-4个地球,按照中国目前的生活方式只要消耗一个地球,但是中国要消耗两个中国的资源量。他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低碳发展是中国的契机,这个契机首先表现在应该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自己的长远战略目标,促进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促进经济的内部变革,变成更高效的、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环保经验,西方在环保执法和公民参与上有很多可借鉴的东西,但是污染转移的环保方式绝不可在中国复制,中国必须动员自己的文化力量、社会资源来积极参与,而乡村和社区是最好的载体。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转型为目标的乡村发展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据主办方介绍,北京地球村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在四川彭州大坪村建设的“乐和家园”项目,就是借鉴生态乡村的传统智慧,初步摸索的一个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乡村模式。

  本次论坛还同时举办了图片展、文献书籍展、民俗展和土生产品展示会。
     相关链接
    ·李克强会见马里外交和国际合作部长瓦内
    ·中国生态智慧与低碳乡村建设媒体论坛今召开
    ·陕西省渭南市首创三秦一村一品农特产大观园
    ·孟建柱强调弘扬英烈精神永葆忠诚本色
    ·江西:切好62亿元地方债券“大蛋糕”
    ·广东4个省直部门将实行领导一正四副编制
    ·“辉煌60年”网上谈引发网友热议
    ·[网民论政]农民修了一辈子地球终于也可“退
    ·本网特稿:七省份立法破解“择校热”:教育
    ·药品“新政”如何化解潜在三大风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