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洲区采取“八种模式”分类教育农村党员干部 |
2009-11-10 |
|
新华网武汉11月9日电(记者李鹏翔)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短信课堂、模拟课堂……区分不同层次的个性特点和不同时期的现实需求,武汉市新洲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中,针对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采取“八种模式”分类教育农村党员干部,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

袁贵仁回应网民期盼 连用三个"非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疫苗已累计接种713.1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网友:领导干部“怒批”之后还得有行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公务员考试:135万人通过资格审查 不少弃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卫生部拟在官方网站专门设立"网络发言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书写中国,我们在路上——写在第十个中国记者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固定课堂”齐学。新洲区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农村政策、产业发展和市场方面的需求确定“菜单”,区委党校负责对村主职干部进行轮训,街镇党校负责对农村副职干部进行培训,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负责对本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去年以来,这个区已培训村干部394名,组织597名村主职干部到区委党校轮训,培训农村党员干部26145名。
“流动课堂”送学。新洲区从区委党校、畜牧、农业专家协会等部门抽调理论功底较深的同志组成讲师团,分成政治理论、实用技术、法律法规3个教学小分队,拟定38个知识讲座,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共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授课650多节,参加培训人数达8700余人(次)。
新洲区还将10所省级示范成人学校、17个科技工作站教师和专家、街镇领导干部、“农田秀才”的联系方式向农村党员干部公布,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电话课堂”咨询,也可以提前预约,安排技术人员上门服务。
新洲区利用613个远程教育站点,探索“三农”信息从村到互联网的连通机制,打造“网络课堂”,对市场供求、农业技术、市场预警等信息进行采集,以信息传单、村广播的形式告知农民。去年以来,全区共发布各类信息8000余条,千余户农民得到实惠。
针对农村流动党员的实际,新洲区督促指导街镇和村建立流动党员电话簿,利用手机“短信课堂”,定期发送政策摘要、家乡变化、亲情心语等信息。有的党员在收到短信后激动地回复说:“感觉与党组织的距离拉近了、党员意识增强了、在外学习有门了、家乡变化知晓了。”
此外,新洲区还建立区、镇、村三级农村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组织基层党员干部上“农家课堂”,对口联系3-5户,培养现代农民。新洲区电视台开通《农民与市场》,区委组织部开通《新洲党建网》,区农业局开通面向基层农户的农业技术咨询台,设立“点播课堂”和教学热线。
新洲区还从农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12名同志挂任12个街镇党(工)委委员,从区直机关选派48名科级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让他们在特定的“模拟课堂”下更好地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服务基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