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有车,就会幸福吗?
房价跌会让更多人感到幸福
随着房价的上涨,对房价的预期成了全国相当一部分居民在2009年重点关注的事情。2009年“大调查”中增加了对于居民购房计划以及房价预期的问题(图12)。
对于在预期房价不变或下跌的人,幸福感相对较高。在预期房价上涨的人中,如果房价在5%或10%以内,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如果房价上涨超过10%,则感到很不幸福和不幸福的群体比例则明显增大。房价变化有两方面的影响,对于没有房的居民也许感到房价的升高增加了未来生活的压力,但对于有房的居民来说,并不希望自己的房产贬值,相反房价上涨带来的资产增值可能会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买中档车的人更有幸福感?
2009年的“大调查”还增加了居民未来计划购买汽车价位的问题(图13)。问卷中将汽车价位的选项分为5档:5万元以下、5~10万元、10~15万元、15~30万元、30万以上。城乡居民2010年选择购买这5档车的比例分别为32.64%、35.98%、19.81%、7.38%、4.18%。
随着购车价位的上升,居民感到非常幸福的比例逐渐上升。但与此同时,幸福感的比例并非单调上升,而是在购买15至30万时达到最大比例。总的来说,更高价位的车能够给居民带来更高的幸福感。计划购车价位一方面反映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居民期望的一种生活状态。
一个很值得思索的现象是,尽管高价位的购车计划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但不幸福感的比例也在增加。可以看到,选择购买30万以上汽车的居民的不幸福感为19.4%,显著高于选择其他价位的居民;不幸福比例最低的是选择购买5至10万价位的居民,这个价位的汽车也是全国居民选择比例最高的选项。
高消费≠幸福感
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居民将旅游作为娱乐和放松的一种方式。2009年的大调查数据包括了居民未来一年的计划旅游支出(图14),并将其分为5档:2000元以下、2000~5000元、5000~1万元、1~3万元、3万元以上。选择这5档的全国居民的比例分别为28.67%、35.97%、24.37%、7.52%、3.47%。总的说来,选择旅游支出1万以下的比例达到64.64%。
与前面居民的购车意愿对比,我们发现两者有相似的地方。选择最高的消费支出(购车价位、旅游支出)的居民的很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最高,但总幸福感的比例并不是最高的。幸福感比例最高的群体选择的是偏中间价位的消费。消费支出的增加并非总能给居民带来更高的幸福感。
东西南北中,哪里更幸福?
“大调查”通过对连续3年调查数据的幸福感指数和幸福感百分比的计算、分析(表3、表4)发现:
从整体看各地幸福感总体差异不大,都处在较高的水平,各地区连续3年幸福感指数平均值在3.45至3.80之间,波动幅度仅为10%左右;2009年在3.3到3.8之间,波动有所增大。但3年之间各地区的排名变化较大,所以各地的绝对排名实际意义有限。
西藏2009年最幸福
连续3次的调查数据发现:不发达地区幸福感指数波动很大,未出现连续3年名列前三的地区,除贵州外,也未有连续3年在最后3个位置的。其中,西藏是2009年的第1名、2007年的第18名、2008年的第19名;青海是2007年的第1名、2008年的第30名、2009年的第29名;吉林是2008年的第1名、2007年的第26名、2009年的第16名。同时,幸福感指数最后5名的地区基本上是中西部的不发达地区,其中, 2009年分别是(幸福感比率由低到高):宁夏、贵州、云南、新疆、青海;前几名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其中, 2009年分别是(指数由高到低):西藏、辽宁、福建、山东、黑龙江。
经济发达地区指数和排名不具有优势,虽然波动相对小,但整体幸福感并不明显好于落后地区,3年平均值基本处于中等。
可以看到,用两种方式对全国地区的幸福感进行排名的结果差别不大。
发达地区不一定有更多幸福感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居民生活幸福感排名总体呈现无序的波动状态,但对各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水平这两个主要经济指标一起分析(图15)发现:各地居民幸福感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微弱正相关关系。
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整体居民幸福感并不高,未发现地区幸福感与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仅表现出微弱的正相关性。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发达地区的幸福程度提升得不如预期,既是因为发达地区居民生活标准提高了,收入增加使得人们对于感觉幸福的经验也提高了;同时,发达地区收入差距大,人们在相互比较中,也降低了低收入群体的幸福体验,从而降低了整体幸福感。
收入不仅可用于满足消费,也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尺度。虽然依据经济学理论,如果一个人的收入提高,而其他人的薪酬不变,就没有人受到伤害,但社会比较告诉我们,个人的收入提高也会与其他人的幸福感相关联。所以,人们关心其相对所得,而不是所得的绝对收入,人们想超过他周边的人。而发达地区富人多、收入差大,是其百姓主观幸福感未能变得更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达国家居民更幸福
让我们再来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发展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关系。许多研究发现,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国家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之间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从人均年所得、人均GDP两个角度来观察经济发展、财富积累与社会幸福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总体上,经合组织(OCED)的大多数国家的人们生活得比较幸福,北欧等国家体现得更明显,这显然与他们国家的人均GDP高是有关的,但也有反例,如墨西哥等国家人均GDP不高,但生活满意度却比较高。
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比较可以发现:总体上,富裕地方的人们比贫穷地方的更幸福。当收入的增加能够使人们脱贫时,收入与幸福呈现较强的正相关。贫穷时提高收入所带来的幸福感最大,随着人们越来越富有,幸福感就会持续下降。富裕的国家和地区更具备条件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好的养老和医疗服务,从而提高健康水平、调节收入分配,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这一结论给我们的启发是: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以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改善他们的幸福感。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若要进一步提高居民幸福感,政府还必须在百姓心理满足感、家庭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生态环境、社区建设、基本人权等方面增加公共支出,改善城乡居民的社会环境和综合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