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政治文明之路 |
2009-05-15
|
|
——从一种新的理论视角阐释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中共武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贾耀斌
在2009年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这一论断在宣誓我国政治改革原则和方向的同时,也再次引发了我们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深切关注和深入思考。
近年来,理论界对于中国政治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形成了某些共识,但也存在着诸多争议。在这些纷繁芜杂的学术观点背后,有一个命题始终没有得到全面深入的阐释,那就是——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论证,已经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同各种西方政治思潮和非主流观点争夺理论话语权的主战场。
长期以来,对于这个问题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因为“从历史看,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做过多种尝试和努力,包括尝试西方议会制度和多党制度,但这些尝试最终都因不符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没有获得成功”,由此证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然而,尽管我们不能否认其结论的真理性,但这种论证方式却值得商榷,因为其违背了形式逻辑的规则,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一,偷换了概念,这种论证截取某些历史的片段和事件,用以取代历史唯物主义中抽象的、整体的历史,即用“小历史”偷换“大历史”。其二,以历史的必然性论证现实的必然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刻舟求剑”式的形而上学观点,也是黑格尔“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一错误命题的现代变体,恩格斯曾对此有过尖锐的批判[ ]。事实上,这种有点偷懒式的不完备的论证方式,非但无助于我们彰显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内在优势,反而因其存在的逻辑悖论而受到攻击和质疑,带来了某些负面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真理性的结论都不是先验的,必须经过科学严谨的理论论证过程。因此,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立足于现代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立足于科学的逻辑判断,从一种全新的视角科学论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以获得最广泛的政治认同,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理论课题。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发展道路
政治发展是不发达政治系统向发达政治系统变迁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而政治发展道路则表现为这一过程的实现路径,即政治发展主体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来实现政治发展目标的行为模式。政治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而政治发展道路则是一个自觉选择的结果。政治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人类只能适应发展变化的本质要求,不能违背、抵抗其根本指向,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政治发展道路则是人类在了解、把握、顺应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政治发展的生态环境所提供的现实可能性,科学地选择政治发展的目标,调动整个社会的政治资源,自觉地推动政治发展的结果。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