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政治文明之路(2) |
2009-05-15
|
|
二、影响政治发展道路选择的基本要素
一般而言,对于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并无固定模式可循,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历史的多样性和具体国家的现实国情。然而我们也发现,的确存在着某些共性的基本要素,会影响政治发展的道路选择,对于这些基本要素的认识和研究,将构成了我们选择自身政治发展道路的逻辑起点与理论前提。
1.目标要素(价值要素)
政治发展目标决定政治发展道路,而政治发展目标是我们主观选择和价值判断的产物。因此,我们将那些带有目标价值取向,并影响政治发展方向的要素称之为目标要素或价值要素。事实上,这类要素有很多,包括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稳定、合法性、制度化等诸多方面,并构成了一个要素体系。对于这些要素的偏好和取向,影响着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模式选取。根据我国政治发展的实际,其中有三个要素对我们选择政治发展道路的影响最为显著。
(1)民主。人们普遍认为,民主是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因为在这种制度下,政府赋予全体成员以同样的平等和尊重,并使其权利得到了最充分的保证。或者说,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保证个人自由的实现,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或“自我作主”。民主国家都拥有一部规定个人自由权利的根本大法,宪法对于政府和公民具有最大的权威,是保证个人自由和平等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民主同时也是一种过程或一种程序,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只有在这种过程或程序中才能实现。因此,民主政治也是全体公民广泛分享参与决策的机会,是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对政府决策过程的控制。[ ]建立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是任何国家政治发展所必然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尽管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过程可能会经历反复和曲折,但从长远来看,其最终的归属无疑是走向民主。正是从这种意义出发,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秩序。民主固然十分重要,但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又极需要一个相对安定有序的政治环境。很难设想,在一个混乱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会生长出健康成熟的民主果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民主的尝试都失败了,有人将其归结为民主不适用于中国。然而客观地说,这些历史上民主实践的失败不能归罪于民主制度本身,更不能归罪于中国社会文化土壤,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历史条件下,缺乏实现民主的稳定的社会秩序。纵观古今中外各国,真正的民主无不是建立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基础上,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须臾不可分离。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也曾极力强调稳定对于后发展国家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于后发展国家而言,“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可能有自由而无秩序”[ ]。所以归根结底,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是我们选择政治发展道路的前提和基础。
(3)效率。政治民主和政治秩序作为政治发展的价值诉求已为多数人所认同。然而,我还必须认识到,效率也日益成为各国政治发展实践所要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价值目标。尤其是在“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当代中国,效率作为一种传统政治体制所欠缺的精神,在我们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其重要性也更加凸显。我们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两百多年走过的路,没有超乎寻常的“效率”是不行的!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面对着高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没有足够的“效率”同样是不行的!然而,这里所指的“效率”并不局限于经济效率,他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社会动员能力,是执政党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积极因素,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和效率。因此,具备足够的社会动员能力,保证经济社会高效率发展,是我们选择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价值要素。
总之,尽管民主、秩序、效率是政治发展实践所普遍追求的基本目标,然而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发展条件各异,面对政治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对这些目标要素选择必然是各有侧重,有的追求民主,有的看重秩序,有的则强调效率,而这种取向和偏好的差异,必然决定了政治发展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
2.环境要素(现实要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