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政治文明之路(5) |
2009-05-15
|
|
30年的实践看,这种效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上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二是在政治上动员能力得到强化,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穷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与经济高速发展相对应,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也使我们的国家动员能力也得到了强化。从98抗洪到SARS施虐,从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到西藏3.14事件,尤其是这次汶川5.12特大地震,每当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危机事件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总能转危为安、创造奇迹,体现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显示了雄厚的国家软实力。这些伟大奇迹的背后,无不体现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所蕴含的内在效率,这也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具备政治优势。
一言蔽之,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实现了对民主、秩序、效率的统一。但也必须承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在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阶段,民主、秩序和效率三者的权重是不同的,会根据实际情况所侧重的。在现阶段,秩序当然是第一位的。
四、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实现了对环境现实要素的顺应和改造
外部环境构成了政治发展的现实条件。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在顺应这些环境要素的同时,也在积极地、主动地改造这些外部因素,化其中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政治发展目标。这一特性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良好的适应性和能动性。
1.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顺应了经济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发展的内在根据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发展状况和水平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按照国际民主政治发展的经验,公共权力要真正实现规范地运作,大多数国民必须具备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的条件和自觉;大多数国民要具备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的条件和自觉,人均年GDP必须达到3000美元以上,基尼系数最好控制在0.35以内。否则,社会公共资源就会相对不足,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就缺乏共同的兴奋点,国民的政治自觉性就生长不起来。目前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公共权力还难以实现规范化运作,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且财富分配失衡。根据预测,我国人均年GDP要达到3000美元,至少还要5年时间,而基尼系数要调整到0.35以内恐怕还需要10-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加速生产力的发展,努力缩小贫富差别,大力开发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国的政治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顺应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从国情出发走了一条有序的、渐进的“增量民主”之路,使我们明确了所处的历史方位,弄清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我们应该干些什么,能够干些什么。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是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而当代中国最核心利益是发展经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支撑和动力。这种以政治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反作用”论断的有力证明,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2.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契合了政治文化
邓小平同志在谈及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时曾经指出过:“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比较少。”[ ]无庸讳言,就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而言,民主意识的缺失,乃是不争之事实。建国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主义民主有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但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和中国民主政治意识的发展并不协调。一个方面,由于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巨大惯性;另一个方面由于我国建国以来形成的庞大的集中控制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这些有形规则,长期以来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形成了一整套与这种有形规则相适应的习惯、观念、以及意识形态,导致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培育始终未能跟上政治发展的步伐,呈现出滞后的倾向。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只能也必须选择渐进主义模式。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也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精神土壤。比如,中国政治文化的权威主义传统,决定了必须依赖于某种核心力量实现社会整合,这种力量既要是精神层面的,也要具有制度的合法性,这就为我们树立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中国古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