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6月20日电 2006年12月1日,安徽大学法学院学生吕立冬、政治学系学生刘凤仪和管理学院学生陶元浩受聘担任该校首届学生校长助理。2008年5月份卸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只有短短一年半时间,但三位“校助”任期内,每人为同学解决实际问题都超过300次,倍受校方和同学们好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定位还需进一步明确 tujian.org
6月19日,记者专访了3位安大首届“校助”,他们坦言:“校助”制度还在摸索中,需要在实践中完善。“校助”的定位还需进一步明确,应该更好地发掘其价值,诠释其内涵。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设立“校助”前,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往往是向班干、辅导员一级级反映,信息流失严重,时效滞后。“校助”的出现,增加了学生与学校直接沟通的桥梁。但“校助”不是传声筒,而是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疏通、拓展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并通过调研向学校提出实质性的建议和意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即便是现在,关于“校助”的确切定位,还存在较大争议。在学校管理层看来,“校助”应是“做好校长的助理、参谋”、“帮助校长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社会上倾向于将“校助”定性为“学校和学生的双向代言人”;而在学生们看来,“校助”应为学生解决问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同学们办实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首届“校助”为安大的学生做了很多实在事情。刘凤仪上任以来,收集学生对学校管理、教育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800多条,涉及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管理、医疗服务、新校区等多方面。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达300多次。陶元浩在任期间,顺利解决了安大新区学生取款、存款难的问题。他们得到广泛认可和信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重名誉重作用 tujian.org
回首一年半的工作,3位“校助”认为,他们更看重“校助”赋予的作用,而不是名誉。他们并没有受到太多的质疑和不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然,并不是每一件学生反映的问题都能得到圆满解决,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学生不满情绪较高,甚至有同学极端认为,学生“校助”应是“讨伐学校的学生代言人”,或是一场“民主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学习、工作两不误 tujian.org
刘凤仪告诉记者,“同学们说我是‘工作狂’,有时甚至上课都会接到电话。”一旦工作完成,刘凤仪很快就能安下心来学习。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令人钦佩的是,即将毕业的他们都是专业、年级综合测评第一名,早已顺利成为保送研究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