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9月26日电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哈萨克大荒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人类进入航天时代。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中国航天事业自此起步,航天工作者不畏艰难险阻,奋勇争先,陆续把运载火箭、人造卫星抛向太空,航天飞船也在新世纪实现载人飞天。日前在中国科大举办的50周年校庆活动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故事得以昭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书信展里看中国航天 tujian.org
在中国科大师生活动中心举行的钱学森书信展里,有一封信提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这封信写于1990年1月25日,是写给总装备部科技委前副主任朱光亚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在都在研究综合国力,载人航天也实际涉及综合国力问题……要有几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如上载人航天,限制应用卫星;不上载人航天,大干应用卫星;限制航天发展,大上其他高技术,如生物技术……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事关重大,我们当参谋的,要善自为之,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回到祖国后的1956年2月,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此前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8年,钱学森与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一起积极倡议,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成立后,他非常关心科大总体教学计划的制定,凡属于全校性的讨论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他都争取时间参加。如今在中国科大新开放的校史馆里,就珍藏着钱学森给学生上课的照片以及由他捐资购买的计算尺等实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黄手稿飞出中国神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8年毛泽东发出“放卫星”的号召之后,中国航天人便开始了漫长的火箭发射实验之旅。1960年2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在钱学森的主持和参与下,1960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火箭的“东风一号”。此后中国火箭正式转入自主研制阶段。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研制了4种系列的12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同的火箭用以发射不同轨道的、不同重量的航天器。本次用于“神舟七号”飞船发射的是长征二号F火箭,是我国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的火箭。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发射了100多次,发射成功率在93%以上,平均每年要发射两到三次。中国自主研制的近中远程火箭,也在浩瀚的太空中划过100多道美丽的弧线。“火箭之王”钱学森,也在其中功成名就。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3年9月,在中国科大庆祝建校45周年前夕,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向中国科大捐赠了钱学森的手稿仿真近百页,手稿光盘一套和《钱学森手稿》一册。这些珍贵的手稿,目前正在中国科大校史馆里对外展出。而在其中一页发黄的手稿上,就有钱学森亲手绘制的火箭图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卫星模型见证航天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早在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钱学森等4人为主要领导,开始着手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科大校史馆里现收藏有一个人造卫星三自由度转台,它是航天部502所模拟“东方红一号”等卫星姿态的重要设备,为用于研究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及卫星空间飞行过程的地面装置。1976年,航天部502所将三自由度转台赠送中国科大,用于飞行器研究与教学演示,相关专业的众多师生在这一装置上做过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我国已初步发展形成六个卫星系列,即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38年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近百颗卫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东方红三号”卫星于1997年5月12日发射,主要用于广播、电视和通信。因为中国科大在人造卫星技术研究及相关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98年在中国科大40周年校庆之际,特地将一个“东方红三号”模型赠送给中国科大。除此之外,中国科大校史馆里还收藏有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模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