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8月16日电 8月7日,记者在阜南县王家坝闸前看到,几名放假的孩童正在闸前嬉笑玩耍。虽说正处于淮河主汛期,眼前坚固的治淮工程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安全屏障。 tujian.org
回味着孩子们的笑脸,记者走进王家坝保庄圩,顺着婉转悠扬的二胡声,看到广场前乘凉的老人们有的在听曲,有的在打牌下棋,乐曲和欢笑让老人们额头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今年63岁的赵年喜老人告诉记者,他自记事以来已经经历了近10次蓄洪,不停地搬迁转移,根本没心思搞生产。2004年搬迁到保庄圩居住后,房屋安全了,生活也安定幸福了,手头有了积蓄,还购置了彩电、空调,享受起城里人生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放眼蒙洼,处处是无闲的田地,嫩绿的水稻和吐穗的玉米竞相生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种粮大户郎洪涛正组织人员给水稻田除草、施肥,一株株葱茏的水稻已经抽穗。郎洪涛说:“这几年搬到庄台上后,居住安稳了,精力都投入生产了。栽下就管,力争高产。看这水稻长势,秋季又是好收成。 ”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台孜庄台上,几十户村民不仅在庄台除险加固,生命财产得到保护,还喝上了干净的深井水,用上了清洁的沼气,晚上出门还有太阳能路灯照明。村民李金友说:“现在跟以前比,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随着国家治淮力度的加大,淮河防洪能力不断提高。就蒙洼蓄洪区来说,2003年后,国家投入资金用于王家坝闸的重建和周围圈堤的除险加固,兴建加固庄台129座,建保庄圩4座,大大提升了这一地区的防洪能力。王家坝闸的保证水位从上世纪50年代的28米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29.3米。相继完工的治淮工程,充分发挥了防洪减灾效益,使得曾经的“小水大灾”变成了如今的“大水小灾”。行蓄洪区百姓解决了“安居”问题,正一心一意谋发展、创家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