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合肥市瑶海区在全国首次设立“和谐搬迁奖”,拿出600万元对开通首个官方拆迁微博引起广泛关注的三里街街道等6个“和谐搬迁”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 “社会[SheHui]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社会[SheHui]管理创新,说白了就是如何改善社会[SheHui]管理方式方法,提升社会[SheHui]服务能力水平。工作中,我们力求寓服务于管理之中,从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合肥市综治办副主任丁源军说。 全面转型的安徽,同全国一样,既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SheHui]矛盾凸显期,社会[SheHui]管理需要破解的难题不少。坚持科学发展,对社会[SheHui]管理本身的转型,提出了更为紧迫的时代要求、更高标准的创新要求。 流动人口[LiuDongRenKou]管理——从“经济上吸纳、社会[SheHui]上排斥”走向“经济上吸纳、社会[SheHui]上融入” 50岁的曹恒兵,从外地来到合肥暂住在经开区锦绣社区[SheQu],一直在建筑工地打零工。今年初社区[SheQu]人员上门登记流动人口[LiuDongRenKou]信息得知他想找份稳定的工作,立即帮他联系到一家纺织公司工作。“没想到社区[SheQu]对我们外来户也这么关心。 ”曹恒兵十分感激。 近年来,合肥大建设、大发展,流入人口猛增,到去年底登记流动人口[LiuDongRenKou]120余万人,城区每4人中就有1人是流动人员。适应人口变化,合肥市及时提出“新合肥人”概念,构建涵盖公安、劳动、卫生等部门的“1+8”服务保障体系,为流动人口[LiuDongRenKou]提供疾病预控、就业培训、工资支付、法律援助等服务。为解决流动人口[LiuDongRenKou]子女就学难问题,全市设立100多所流动人口[LiuDongRenKou]子女定点学校,放开普通高中报考限制,符合条件流动人口[LiuDongRenKou]子女享受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待遇。 目前全省流动人口[LiuDongRenKou]达千万以上,流动人口[LiuDongRenKou]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跟不上需求、社会[SheHui]治安防控体系面临很大挑战、社会[SheHui]保障政策配套不完善等许多问题,既制约经济持续发展,也影响社会[SheHui]和谐稳定。 近年来,全省各地不断加大流动人口[LiuDongRenKou]管理和服务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普遍存在的“四低”即工资收入低、生活水平低、医疗保障低、社会[SheHui]地位低和“四难”即就业难、子女入学难、社会[SheHui]保障难、住房难问题,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目前流动人口[LiuDongRenKou]还没有得到城市社会[SheHui]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创新流动人口[LiuDongRenKou]管理,既要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普惠“同城待遇”,也要注重构建人文关怀体系,为他们构筑在城市的精神家园,从“经济上吸纳、社会[SheHui]上排斥”走向“经济上吸纳、社会[SheHui]上融入”,让他们从单纯的“城市建设主力军”成为“城市主人一分子”,乐业有工作,安居有住所,精神有寄托,增强归属感,提升幸福感。 基层管理创新——从“垂直”创新到“平面”创新齐头并进 城乡社区[SheQu]是社会[SheHui]管理的最前沿,离群众最近,与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社区[SheQu]管理是否得当,关系到社会[SheHui]稳定的根基。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SheQu]工作千头万绪,党建、治安、就业、教育、卫生、保障……工作十分繁重,力量、资源却往往不足,导致社区[SheQu]工作疲于应对,管理服务难以尽如人意。 破解难题,如何创新社区[SheQu]管理体制?去年7月起,铜陵市开始探索撤销街道办,铜官山区撤销辖区内6个街道办,将49个社区[SheQu]整合为18个社区[SheQu],把大部分街道人员和资源充实到社区[SheQu]一线,将原属街道办的社会[SheHui]管理服务职能下放到社区[SheQu]。社区[SheQu]拥有充足的人力和资源后,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居民普遍反映办事既方便又快捷了。 撤销街道办,将重心下移到社区[SheQu]基层,实现了对传统基层社会[SheHui]管理体制的“垂直”创新。与此同时,安徽省一些地方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对传统基层社会[SheHui]管理体制实行“平面”创新,两种探索齐头并进且“殊途同归”——直接提升了基层管理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