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日本里氏9级大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日本应急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捉襟见肘。阜阳有应急疏散[ShuSan]所吗?记者近日获悉,现在阜阳设立的5处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累计面积15万平方米,按照人均大于1.5平方米的指标计算,能满足近10万人的应急疏散[ShuSan]需求。 共有5处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 记者从阜阳地震局获悉,目前阜阳共有5个地震应急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大多为公园、绿地等开阔地带。“这些场所[ChangSuo]离居民区都比较近,一旦有地震发生,人们可快速前往这些场所[ChangSuo],以免受进一步伤害。”市地震局工作人员说。 这些地震应急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分布于全市各处,阜城三区均有。位于颍泉区市五院对面的清颍公园,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位于颍东区河滨东路的三角洲公园,面积达到48130平方米;位于颍州区清河东路的文峰公园,面积达到16400平方米;位于颍泉区西城墙路东侧的刘锜公园,面积达到29300平方米;环城公园,面积达到65800平方米。 “这五处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累计面积15万平方米,按照人均大于1.5平方米的指标计算,能满足近10万人的应急疏散[ShuSan]需求。”地震局工作人员说,一定程度上,为市民避险提供了场所[ChangSuo]。 市民多不知向哪疏散[ShuSan] “如果发生地震,还真不知道应急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在哪。”在文峰公园附近上班的李女士,竟然不知道眼前的公园就是一处应急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她说,每天都经过公园,却并不了解相关的常识。 不仅如此,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在文峰公园游玩的市民。对于文峰公园属于地震应急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的事情,他们都表示从未听说,但是如果发生地震的话,住在附近的居民表示会选择到文峰公园避难。 对此,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相关宣传较少,加上市民意识薄弱,才导致一些市民不知向哪疏散[ShuSan],以及如何疏散[ShuSan]。 对于应急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主要选择在城市公园、绿地,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些区域地势较为平坦空旷,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且远离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高压输变电线路和高层建筑物等。 还将规划5处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 “阜阳的地震应急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还将随着城市的扩展以及人员增加而不断扩建。”市地震局工作人员说,阜阳还将规划5处地震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 记者了解到,目前规划的5处地震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分别是:颍泉区生态园,面积达到73万平方米;古西湖生态园,面积达到21万平方米;清河公园,面积达到1.68万平方米;七渔河公园,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华侨沟公园,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 “这五处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累计面积105万平方米,可应急疏散[ShuSan]百万市民。”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说,完全可以满足阜城市民的需求。 不过,相关专家也表示,应急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不同于应急避难所,应急避难所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ShuSan]、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ChangSuo],为了保障避难人员基本生活需求,避难场所[ChangSuo]还要设置相应的配套设施,包括:救灾帐篷,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供电设施,应急厕所等。 “除了规划中的疏散[ShuSan]场所[ChangSuo]外,阜阳还规划了应急避难场所[ChangSuo]。”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说,市地震局与市体育中心将合作在体育中心修建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的应急避难所,建成后将可达到国家II类应急避难场所[ChangSuo]标准。“按人均大于1.5平方米的指标计算,建成后的阜阳首个地震避难所将可容纳3万多人。”(阜阳新闻网- 刘宝 何昭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