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天是第十九个世界水日,也是第二十四个中国水周的启动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BaoHu]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从市水务局传来好消息,继去年《合肥市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保护[BaoHu]与修复规划》获得国家水利部的批复后,合肥市又制定出台了《合肥市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保护[BaoHu]与修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大刀阔斧地开展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保护[BaoHu]与修复,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全面激活合肥水生[ShuiSheng]态微循环,力争将合肥变成水清岸绿的“森林城”。 对于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保护[BaoHu]与修复,合肥历来高度重视。近年来,陆续开展了岸线生态防护、水系环境整治、河道截污清淤、环城水系沟通、河道生态补水、污染治理与中水回用、水源地涵养保护[BaoHu]、引江济巢生态补水等前期论证工作,部分项目已开始实施建设。 有了这个基础,安徽省水利厅、合肥市人民政府积极申请将合肥市列为全国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保护[BaoHu]与修复试点城市,认真编制了《合肥市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保护[BaoHu]与修复规划》。2010年1月26日,水利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规划评审会,以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任组长的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了该规划的评审。 2010年3月13日,水利部发文(水资源[2010]85号)同意批复在合肥市开展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保护[BaoHu]与修复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时间为2010年至2013年。根据水利部要求,安徽省水利厅与合肥市政府组织各相关部门,正式启动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保护[BaoHu]与修复在肥试点。 按照实施方案规定,合肥将实施重点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保护[BaoHu]与修复工程,保护[BaoHu]和修复区域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遏止巢湖及其支流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退化趋势,逐步建立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保护[BaoHu]与修复工作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工作制度,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 实施重点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保护[BaoHu]与修复工程,细分为5大类:一是水系整治与亲水岸线工程,目标是塘西河、十五里河等河道防洪标准提高至100年一遇;通过生态补水、沿岸截污、低堰壅水和人工湿地恢复,河流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河流自然风貌基本恢复,入湖水质显著改观。二是水系沟通与生态补水工程,目标是,西南部水系清洁生态补给水量增加6000万~8000万立方米/年,河道水体每年可更新置换4次以上;环城水系中水回用增加至16万立方米/天,有效促进水体流动。三是湿地重建与生态护岸工程,目标是滨湖16公里岸线保持稳定,削减风浪0.5米以上,每年抑制崩湖耕地300亩,减少湖泊淤积1000万立方米。沿湖湿地重现生机,滨湖岸线展现宜人生态景观。四是水源涵养工程,目标是通过在水库消落区建造人工湿地、水体采用生物操纵等集成配套措施,稳定和改善大房郢水库水质,确保饮用水水质保持在Ⅲ类及以上。五是截污管网与中水回用工程,目标是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削减COD入河量1万吨/年以上,削减NH3-N入河量0.2万吨/年以上。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目前,合肥市已经排出了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保护[BaoHu]与修复试点工作的时间表。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不少项目已在去年下半年完成。今年要继续进行十五里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继续进行巢湖岸线湿地重建与生态护岸工程等工程。其余工作将在2012年实施,2013年年底前要全面完成试点期间安排的重点水生[ShuiSheng]态系统[XiTong]保护[BaoHu]与修复工程建设,2014年年底前完成试点工作总结与自评估,2015年进行考核、评估与验收。 (柳书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