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入倒计时阶段。近日,北京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6月起将在全市抽调和选聘10万名普查人员,他们将在2010年11月1日至11月10日深入到每户家庭展开入户登记。考虑到本次人口普查首次覆盖外籍常住人口,北京还会招募一批懂外语的志愿者辅助调查。市统计局副局长顾兖州透露,本次普查超生人口将允许落户,普查还将同时对全市280万至300万栋建筑物详细摸底,为鉴定抗震等级加固维修提供依据。
画地图、查房子、数人头是人口普查的三大步骤。北京人户分离现象普遍,流动人口规模大,防止人口漏登是巨大挑战。普查人员将把北京城乡划分为8万个普查小区,280万栋至300万栋建筑全部核查不留死角。凡是有建筑物的地方就可能有人居住,包括地下室、写字楼、公共设施等,逐一核查是确保人口精确统计的有效手段。
与此同时,北京还将利用人口普查的时机,详细采集建筑物信息,包括建筑层数、建筑年代、承重结构。这些信息汇总后将提供给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帮助鉴定各建筑物的抗震级别。最近几年地震频发的背景下,北京市在查清建筑物情况后,将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固、拆除或修缮措施,以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常,上世纪60年代的砖木建筑抗震等级只有二级,80年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抗震等级为五级,2000年的钢筋框架结构抗震等级能到8级。
据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了解到,北京市2007年已经对全市建筑物摸过底,但最近几年有大量新增建筑物和拆掉的建筑物,需要进一步更新建筑信息。最近,本市已经开始对中小学校建筑物进行加固修缮。
与被调查户签承诺 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根据以往人口普查经验,超生人口和死亡人口都是敏感信息,被调查家庭担心超生处罚,或出于领取社保基金、财产分配等方面的考虑,不愿如实填写家庭人口情况。而人口规模和分布信息不准确,将直接影响北京的教育、医疗、社区建设、公共设施等资源的分配。
为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北京市公安局将在8、9月份提前进行户口整顿。户口整顿的主要内容是摸清人户分离情况,在户籍地摸清有多少户籍人口,在居住地摸清有多少居住人口,同时核减长期居住在国外和外省的户籍人口。户口整顿期间,应销未销的户口要销户,应落未落的户口要落户。
“包括超生人口,手持劳改释放证、复员转业军人证、迁移证的人口都应该落户。”顾兖州表示。另外,户口本上一些不准确的信息,如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等,鼓励居民主动到派出所更改。
统计部门同时强调,此次调查只为摸清人数,个人资料严格保密,不会泄露给任何行政部门,因此,居民在接受普查时不要有顾虑。入户调查时,普查员将与被调查住户签订保密承诺书,泄露或者向他人提供单个普查对象资料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人口普查中如实申报个人资料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根据6月1日生效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阻碍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将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外籍常住人口纳入普查 不包括驻华使领馆人员
根据联合国的建议,2010年左右,全球将有200多个国家进行人口普查,其中60多个国家2010年普查。中国2010年举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首次将居留超过半年的外籍常住人口纳入普查范围。
由于实际人口每时每刻都有变化,人口普查只能像照相一样选取一瞬间来调查人口数据,本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就定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在这一标准时点,中国公民和常住大陆的外籍人士、港澳台人士都是普查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包括驻外使领馆人员、出国留学人员、外派劳务人员等,也属于人口普查对象;已经在境外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属于人口普查对象;来华出差、旅游等在中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外国使领馆人员不在普查范围。
“境外人员长期在中国工作、学习,就要考虑为他们提供服务,包括社区建设、医疗、交通、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将长期居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纳入人口普查,既是各国人口普查的通常做法,也是联合国提出的建议,希望藉此了解国际间人口流动的情况。”顾兖州介绍。
对境外人员的普查,采用与内地居民相同的方法,即由普查员入户登记,填报的项目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与户主关系、来华目的、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身份或国籍八个问题。港澳台居民需要另外多填写3个问题,包括过去6个月回港澳台居住的时间、行业和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