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罗宇凡、王宇、罗沙、程义峰)过去的一年,“涨”字无疑是排名最靠前的“年度热词”。从2010年7月到11月,全国物价[WuJia]连续5个月涨幅扩大,11月CPI的涨幅更是突破5%。 物价[WuJia]上涨带来的是生活成本的提高,普通百姓对物价[WuJia]的感受,远比CPI数字来的真切。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牵动人心的物价[WuJia],投向物价[WuJia]高企背后的民生期待。 物价[WuJia]涨得快 工资收入[ShouRu]要跟上——工资什么时候能跑赢CPI? 在2010年9月之前,很少有人认为“通胀”会成为困扰中国下半年乃至2011年经济发展的难题。然而从去年7月开始,在流动性过剩、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下,全国物价[WuJia]连续5个月涨幅扩大,去年全年CPI涨幅更是达到3.3%,超出了原先预定的全年3%的宏观调控目标。 一场稳物价[WuJia]、防通胀的攻坚战开始了:从去年10月至今,央行在三个月内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加息,以回收流动性;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同时,国务院更是在去年11月出台16条措施稳定物价[WuJia]。 宏观调控频频出手,然而对普通人而言,最关心的还是自己工资单的变化。在北京中关村工作的李恒告诉记者,虽然工资每年也在提高,但面对今年物价[WuJia]的全面上涨还是感觉到有点力不从心。对他而言,抵御通胀“加息”不如“加薪”来得实惠。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JiMin]收入[ShouRu]有了大幅度增加,但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居民[JiMin]收入[ShouRu]的增幅依旧相对滞后,劳动收入[ShouRu]在国民收入[ShouRu]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全国财政[CaiZheng]收入[ShouRu]增长[ZengChang]了21.3%,GDP增长[ZengChang]了10.3%。相比之下,城乡居民[JiMin]可支配收入[ShouRu]实际增长[ZengChang]只有7.8%。“财政[CaiZheng]收入[ShouRu]两大步、GDP一大步、居民[JiMin]收入[ShouRu]迈半步”的尴尬直接影响着普通人抵御物价[WuJia]上涨的能力,也加大了人们对提高收入[ShouRu]的心理预期。 “工资跑不赢CPI就意味着消费水平的降低和实际收入[ShouRu]的缩水。”蔡继明委员表示,“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JiMin]收入[ShouRu]增长[ZengChang]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ZengChang]和劳动生产率同步的目标。这意味着政府在管理通胀预期的同时,更需要加快收入[ShouRu]分配体制的改革,加大对中低收入[ShouRu]阶层的保障力度。 财政[CaiZheng]收入[ShouRu]增得快 服务民生要跟上——公共财政[CaiZheng]如何为人民服务? 物价[WuJia]的上涨不仅引发了普通百姓提高收入[ShouRu]的诉求,同样也让居民[JiMin]进一步加强了降低生活成本的愿望。 克服国际金融危机时高达四万亿元的投资[TouZi],2010年财政[CaiZheng]增速达到21.3%,财政[CaiZheng]收入[ShouRu]高达8.3万亿元……在普通人的眼中,这是个“不差钱”的时代。“国家能不能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教育、城乡基础设施的投入,减轻我们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呢?”采访中许多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根据统计,2010年,全国财政[CaiZheng]支出89575亿元,比上年增加13275亿元,增长[ZengChang]17.4%。其中,教育支出12450亿元,比上年增长[ZengChang]19.3%;医疗卫生支出4745亿元,增长[ZengChang]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81亿元,增长[ZengChang]19.4%……虽然用于公共服务的增幅已经连续数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增长[ZengChang],但相较财政[CaiZheng]收入[ShouRu]的增幅,投入的增速仍有差距,投入的资金数量在整个财政[CaiZheng]支出中占比仍然相对较小。 来自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认为,财政[CaiZheng]支出不应仅向重大项目建设倾斜,在着力提高劳动者收入[ShouRu]的同时,建设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推进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同样是政府需要在下一步着重解决的问题。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要在改善民生上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的互动中再次明确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公共财政[CaiZheng]向公共服务进一步倾斜已成趋势。 通胀压力大 投资[TouZi]渠道要跟上——钱放到哪里才放心? 尽管央行三个月内三次加息,但3%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依旧低于4.9%的CPI涨幅。“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负利率的时代,单纯的储蓄意味着财富的缩水,要抵御通胀的压力就要着力增加居民[JiMin]的财产性收入[ShouRu]。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JiMin]的收入[ShouRu]来源逐步趋向多元化,财产性收入[ShouRu]开始成为居民[JiMin]家庭总收入[ShouRu]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投资[TouZi]理财走进人们生活的同时,“股价与业绩背离,存款变成买保险,国债认购有限,期货门槛太高,黄金增值不足……”等等问题也随之产生。 面对资北京市场与理财产品的重重迷雾,钱究竟放在哪里才能保证财富的质量,成为困扰许多普通投资[TouZi]者的难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认为,投资[TouZi]市场起步晚、投资[TouZi]渠道狭窄、居民[JiMin]理财意识不强、专业理财机构不多、理财服务水平不高、市场监管滞后等因素是制约人们投资[TouZi]效率和投资[TouZi]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为保障普通投资[TouZi]者的利益,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金融理财产品的规范与管理,严打资北京市场的内幕交易和违规操作。与此同时,设计更多、更透明、更稳健的投资[TouZi]产品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对此,李庆云委员建议,在规范现有理财市场的同时,完全可以将一些优良的国有资产债券化,在现有国债的基础上发行更多回报稳定、收益率高的政府债券,为普通百姓提供购买更方便,投资[TouZi]更稳妥的理财渠道,让他们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 炒作空间大 监管引导要跟上——如何让游资进入理性的轨道? 回顾2010年,大蒜、生姜、白糖、绿豆……这些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轮番成为资本炒作牟利的产品。去年5月,一公斤普通大蒜的价格创出了18元钱的纪录;8月份,生姜的价格一路冲到了每公斤6元…… 数万亿元的游资通过炒作少数农产品推高了物价[WuJia]水平,物价[WuJia]的走高又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对涨价的预期,助长了炒作的进一步升级。 “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苹什么”……物价[WuJia]高企下的百姓这样打着趣;“海囤族”“团购族”“菜农”……捏着有限钞票的百姓寻觅着有限的应对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对于炒作、囤积、恶意涨价等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整顿流通秩序,稳定市场物价[WuJia],合理引导通胀的心理预期,以提高城乡居民[JiMin]特别是中低收入[ShouRu]群体的抗通胀能力。” 去年,国务院及国家多个部委连续出台多项措施保障农产品供应,打击农产品囤积、炒作,保证了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不过在打击投机炒作的同时,如何让脱缰的资本进入理性的投资[TouZi]轨道,也成为调控物价[WuJia]所面临的新课题。 对此,辜胜阻代表认为,要让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理性的投资[TouZi]轨道,既要继续适度回收过剩流动性,也要积极探索建立民间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对接机制,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海外拓展的投资[TouZi]机制,促进社会富余资本和新增信贷向实体经济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