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报道]改革开放30年玛曲经济大发展 |
2009-04-30 |
|
从1978年以来,位于甘南大草原的玛曲各族儿女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以改革为动力、以开放为活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踏上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使首曲草原处处呈现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百业兴旺的欣欣向荣景象。改革开放30年来,是玛曲县经济发展最快、人民得实惠最多的30年。
1978年,玛曲县全县农业总产值为1333.6万元;牧业产值为2869.2万元;全部工业总产值62.7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97万元。
从1979年开始,玛曲县根据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新要求,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发挥地方优势,突出重点,近30年来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均走到了全州的前列。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8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05元;黄金产量完成2500公斤。
1978年,玛曲县有各类存栏牲畜63.06万头(只、匹);牧民人均收入仅为186.7元。改革开放以来,玛曲县把牧村经济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牧业、牧村、牧民三者的关系。始终把发展牧业经济,提高牧业生产力作为整个牧村工作的重心,大力实施有利于增强牧村经济的措施,不断提高牧民的物质文化,使全县牧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有了显著的提高。截至2007年底,全县各类牲畜存栏82.11万头(只、匹),出栏212879头(只、匹),其中商品畜203935头(只、匹);肉、乳、皮、毛等畜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0124.5吨、26965.6吨、10.5万张和395.6吨。牧业增加值达到1.58亿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5元,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5.5倍和14.9倍。
由于受历史、社会、地域等因素的制约,玛曲县的旅游业起步于1999年。近10年来,旅游工作积极响应省州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实现县域整体追赶,局部跨越,推进全县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产业,通过不懈努力,使全县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2000年全年旅游人数为2.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为250万元。而发展到2007年,全年游客人数达到20.11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91.8万元,解决再就业人员1300余人,成为全县的一项重要产业。目前,全县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达8处,具备基本接待能力的景区和景点7个,有三星级宾馆1家,二星级宾馆2家。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商贸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玛曲县黄金储量丰富,1990年与甘肃省地质三队投入试验开采,当年生产黄金2.8公斤。从1991年开始,玛曲县依托地方资源优势,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逐年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到2000年,形成了探矿、采矿、选矿、冶炼一条龙的大型黄金矿山企业,成为带动玛曲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在短短的十几年里,通过企业改制改组,向现代企业发展模式的迈进,相继建成了年处理矿石40万吨,日处理矿石1150吨的全泥氰化炭浆工艺流程选矿厂以及日处理载金炭2000公斤的解析电解冶炼厂。截至2005年,拥有固定资产8590万元,年创产值17338万元,年创利税7558万元,年产黄金2250公斤的经济规模,累计向国家交售黄金15000余公斤,黄金年产量位列全国第四,甘肃省第一。近三年来,每年黄金生产均在2000公斤以上。2007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6亿元,主要工业产品黄金产量完成2500公斤,实现产值40463.61万元,实现利率达51.24%,可分配利润达12915.79万元。(胡作政 通讯员 马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