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系乡土舞青春——记陇西县农业局局长李真 |
2009-04-30 |
|
李真在群众中有很好的口碑,接待来访群众总是“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个政策”。农民只要听到李局长说某项农业技术好,就马上照着做。是什么原因让老百姓如此信任李真呢?老百姓说,是李局长使他们腰包鼓起来了。李真长期与农村工作和农民打交道,带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为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多次受到陇西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表彰奖励。2001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先进工作者、定西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劳务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县农业局也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单位。
陇西农业工作涉及到全县近10万农户。多年来,李真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双泉乡崖哩村是一个县级重点贫困村,李真十分关心该村群众生活,每年都动员全体职工向该村贫困户捐赠化肥、衣物、学生学习用具等物资,极大地调动了该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李真连续三年对巩昌镇二渠村五户困难群众进行重点帮扶,每年都拿出500元左右,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收致富。2005年,正是全县发展洋芋产业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决示范点上群众缺种子的问题,李真主动捐款500元,并动员全系统职工捐款5.43万元,调运优良洋芋种子50多吨,投放给缺种的贫困农户,有效带动了群众种植洋芋的积极性。近年来,李真共帮助龙头企业争取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协调解决贷款4500万元。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企业与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订单,每年签单农产品数量达到30多万亩。每年的“五一”和“十一”是全国统一的假期,也是全县农业工作最紧张、最忙碌的黄金季节,李真连续五年都放弃休假,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农村一线,指导群众发展生产,先后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50多起。
李真在工作中坚持以务实谋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使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亮点频频。
亮点一:农业项目成为全省最多的县。李真带领农业局一班人申报、争取了一大批项目。2002年以来,共向上级业务部门申报项目29项,其中正式立项20项,立项率69%,批复实施19项,实际完成投资5659万元,争取到位项目资金1056.2万元,待实施项目投资631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6个,省级项目9个,市县级项目4个。所争取的项目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资金投入上都在县直部门名列前茅。
亮点二:种植结构调整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6个百分点。针对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李真同志提出了“面向市场,立足区域优势,压夏扩秋,压劣扩优,压常规扩专用”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马铃薯等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渭河沿川设施农业,南部山区特色农业和北部山区旱作生态农业三大区域特色经济板块,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6个百分点。亮点三:实施品牌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李真同志十分重视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坚持不懈地推动全县农产品品牌战略。全县已注册“三绝”牌肉制品、“清吉”牌洋芋、“陇原”牌黄芪、党参、“艳阳天”牌辣椒等农产品商标30多个。甘肃伊真堂、祥裕、陇兴生物、田宇等6家企业获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清吉公司通过省级龙头企业监测,伊真堂、陇兴、君达等多家企业获得省级龙头企业称号。亮点四:农业科技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李真坚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四步走的原则,以首阳、文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先后主持引进日光温室蔬菜有机无土栽培、名贵中药材引进驯化、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等60多个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成功后组织县乡农技人员在全县推广。2007年,又争取到全省旱作农业综合示范项目,对促进全县节水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亮点五: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他积极组建农业科技宣传工作组,长期深入田间地头,采用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切实加强了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三年来,全县共举办培训班400多期,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培训农民10万人次。同时,累计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2.5万人次。亮点六:农村能源建设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结合农村能源沼气国债建设项目,他组织实施全县农村能源沼气工程建设。组织累计建成“一池三改”模式沼气池2900多口,已覆盖到全县16个乡镇的107个村,受益农户达全县农户的3%以上,产气使用率达到90%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真同志在工作中艰苦努力,在生活中也严格要求自己。做为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工作中始终坚持原则,做到秉公办事,决不徇私情。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为全系统广大职工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由于项目工作成绩突出,2005年李真被陇西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项目建设先进个人,奖励现金2000元。李真将奖励资金全部分配给单位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工作者。在省市联系业务,他从来不住高级宾馆,经常在小饭馆吃最便宜的饭,能节约的尽量节约。由于工作关系,需要经常和相关企业打交道,在日常交往中,有些企业邀请他参加一些宴请,他都予以婉言谢绝。在公务接待中一律从简,严格按标准接待,也不带客人进娱乐场所。多年来,他从不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一次,单位几个职工下乡归来就餐,将账记在单位,他发现后,在职工会上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将全部费用由个人承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