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甘肃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于文远老人1949年拍摄的照片。本报记者 郁婕 翻拍   1969年王兰君和同学在兰州东方红广场的合影。   上世纪70年代王兰君和女儿、外甥在兰州中山宾馆前的合影。   本报讯(记者魏娟 实习生高鹏忠)本报“建国60周年大型影像征集活动”自8月3日启幕后,就吸引了许多读者关注,不少人纷纷打电话咨询,并将自己珍藏多年的老照片送来,希望能与大家一同分享60年的回忆。8月4日,年近80岁的解放军老战士于文远来到本报,送上了自己参加1949年兰州解放战争后,身穿缴获的国民党军服拍摄的留念照片,并讲述了那段峥嵘岁月。   于文远老人保存了60年的两张旧照片上,一位身着国民党军服、军帽,胸口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的解放军小战士笔直站立着,神情坚毅,一张近照,一张全身照。老人拿着照片,回忆起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1949年8月19日,于文远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从陕西来到兰州,驻扎在狗娃山附近的沈家岭,向敌人展开进攻,炮火纷飞中,不少战士受伤、牺牲。而当时年轻的于文远还没有参加一线战斗,主要负责抬担架、救治伤员等后勤工作。“我们当时的团长是王学礼,在那一场战役中牺牲了,现在华林山烈士陵园还有他的塑像。”   经过几天几夜的战斗,8月26日,兰州解放。听着外面的欢庆声,于文远来不及加入庆祝的队伍,开始了战后的统计整理工作,直到9月4日,他才想起要为这次的胜利留下纪念。他换上缴获来的国民党军服军帽,胸口别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扎上绑腿,穿上解放区人民送的布鞋,来到当时的“兰州青鸟照相馆”照了2张照片。“当时我穿的衣服太破了,照相时想穿得好一点,就穿了缴获来的国民党军服,但别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这两张照片,他一直保存完好。如今回想60年前的过往,耄耋之年的老人仍清晰记得当年的诸多细节,泛黄的照片已成为60年前他经历的那场战役和19岁美好青春的见证。   此外,世世代代家住兰州的王兰君老人也送来了她保存的4张老照片。有1968年姐弟三人在“长征照相馆”照的合影,黑白照片上还印有“最高指示……”的字样;有1969年她和同学在东方红广场的合影,身后的毛泽东塑像高高挺立;还有上世纪70年代和女儿、外甥在中山桥、中山宾馆前的合影。老人感叹着:“兰州这些年变化太大了,我老了,城市却年轻了。”   这些热心读者送来的每一张旧照片里,都蕴藏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他们在讲述中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这些往事,让一个人的记忆波动成无数人的怀念,让一张张照片连接成一幅共和国波澜壮阔的60年画面。拥有旧照片的您,也请一起打开尘封的往事,参加本报“建国60周年大型影像征集活动”,讲述与别人不同的故事。您可继续拨打电话0931-8153586进行相关事宜的咨询,或直接到本报(兰州市白银路123号甘肃新闻大厦六楼兰州晨报新闻大厅)投送照片或故事,也可直接将自己的照片或故事发送电子邮件到weijuan83121@163.com(数码照片长边不得小于2000,大小不得小于1M,必须真实,不得对画面做改动),并注明“建国60周年大型影像征集”字样。照片一经选用,即奉稿酬。
手捧照片 老军人追忆兰州战役
2009-08-11
    上一篇:省政府与国开行在京举行座谈会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省政府与国开行在京举行座谈会
    ·手捧照片 老军人追忆兰州战役
    ·甘肃省高考第三批录取工作结束
    ·山丹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喜见成效
    ·中国档案珍品展6日在省博展出
    ·甘肃市州分院检察长座谈会召开
    ·兰州一肇事逃逸司机与交警飙车
    ·兰州某中专5学生胁迫同学卖淫
    ·收款员“打白条”侵吞公款57万
    ·天水绑架杀人案两主犯注射死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