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建馆七十周年[图] |
2009-08-11 |
|
盛世文化兴,佳年喜事多。刚刚庆祝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八十八周年,在举国欢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二周年之际,我们又迎来了甘肃省博物馆建馆辉煌的七十华诞。对历史长河而言,七十年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就在这短暂的一瞬间,甘肃省博物馆走过了她的幼年期,日益成熟。今天的甘肃省博物馆收藏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余万件,其中历史文物近8万余件,堪称精品的历史文物有3000余件,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0余件(组),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遗存,其中包括许多举世罕见的文物精华。闻名遐迩的甘肃彩陶、青铜器、汉代简牍、佛教文物、木雕、壁画、丝织品等,珍贵绝伦,异彩纷呈,在反映华夏文明的物质宝藏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东汉的铜奔马、魏晋时期的“驿使图”画像砖,已分别被定为国家旅游和邮电事业的标志。甘肃省博物馆现拥有一支由200余人组成的团结一心、蓬勃向上的职工队伍。他们艰苦奋斗、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2007年,甘肃省博物馆三大基本陈列从全国2400多个博物馆18000多个陈列展览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七届(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极大地鼓舞了全馆职工的士气,振奋人心!回首往昔,甘肃省博物馆经历了七十年的风雨,承载着七十年的记忆。七十年来,几代甘博人艰苦奋斗,排除万难,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取得了无愧于时代的显著成就。 tujian.org
甘肃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39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中英庚款董事会理甘肃科学教育馆”,是中国西北创办的唯一的科学教育馆。1943年划归教育部,改称“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工作重点为自然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主要从事化验与生物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隶属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国立科学教育馆”更名为“西北人民科学教育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科学普及,先后举办了《从猿到人》、《农业科学》、《卫生》、《天文展览》、《电影世界展览》、《生产力展览》、《动物进化展览》等展览,颇获社会好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3年成立了“甘肃省博物馆筹备处”。1956年,甘肃省博物馆正式建立。下设历史部、自然部、社会主义建设部等。随后,举办了《甘肃历史文物》、《甘肃自然富源》、《祖国的西北》等展览,业务工作逐步展开。1958年,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博物馆合并。机构调整为:历史部、自然部、社会主义建设部、群工部、文物工作队和办公室。为迎接国庆十周年,省委决定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兴建博物馆大楼,拨款250万元,划地107亩。1959年10月,崭新的展览大楼在兰州落成。当时的甘博以其宏伟的气势和宽敞的展厅布局而位居全国地区博物馆之冠,各省市博物馆纷纷前来观摩。1971年9月,郭沫若参观甘博,对汉代铜奔马的造型赞叹不已,并为甘博题写了馆名。 tujian.org
|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4年甘肃省博物馆“筹备处”大楼
2000年,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对展览大楼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2006年,一座建筑面积为28500平方米的新展览大楼建成竣工并投入使用。新馆的建成,使甘博从硬、软件设施上更符合人性化、科学化的发展要求,为甘博新时期的腾飞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分页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甘肃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最显赫的人物———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他们是龙的传人公认的共同祖先,是中国悠久、灿烂文明最初的开创者。此后,周人先祖躬耕于陇东,秦人先祖牧马于陇南,其后裔最终创建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西周王朝和秦王朝,为今天的大中国构建了基本框架。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勤劳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深厚的文化沉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71年郭沫若参观甘肃省博物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甘肃的考古工作开展比较早,成果显著。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影响极其深远。早在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和五万多件珍贵古文献的发现,以及敦煌汉塞烽燧中数百枚简牍的发掘,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考古的先声。1920年,在庆阳的赵家岔和辛家沟发现的旧石器,是中国境内考古发现的第一批旧石器,拉开了中国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考古的序幕。在甘博建馆初期的20世纪40年代(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时期),在武都发现约1000万年前的“武都森林古猿”化石(共生的有哺乳动物群化石),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森林古猿化石之一,也是世界上森林古猿化石分布最北的实例,对研究古猿类的演变、从猿到人的进程和我国古人类的起源都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特别重视田野考古事业,培育和锻炼了一批又一批考古人才,在甘肃地区发现了许多极其珍贵的古遗址和文化遗存,使甘肃省成为全国著名的文物大省,甘肃省博物馆也由此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省级博物馆。特别是在史前文化遗存、彩陶、长城、简牍、石窟艺术、敦煌遗书等方面,甘博在文物数量、级别、特色上,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均占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大地湾遗址考古成绩卓著大地湾遗址的考古发掘,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是一件大事,具有重要意义。距今约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出现了同西亚两河流域彩陶遥相呼应的我国最早—批彩陶。甘肃彩陶不仅出现年代最早,分布地域广阔,且延续时间跨度长,艺术造诣辉煌。甘肃因此被誉为“彩陶之乡”。大地湾文化彩陶是我国彩陶的鼻祖,揭开了我国彩陶工艺史的扉页。最引人瞩目的有宽带纹三足彩陶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著名的大地湾地画等。
tujian.org
(2)灵台百草坡商周遗址考古成绩斐然庆阳地区是周族的发祥地之一。1967年,在灵台百草坡、崇信于家湾等地发现的商周墓葬群、高级贵族墓、车马坑和窖藏,出土了大批罕见文物。馆藏的西周大圆鼎,是目前为止甘肃省内出土圆鼎中规格最高的一件。还有人头形铜戟、虎纹铜钺、带镂空鞘铜短剑等商、周青铜器,曾在国内外引起不小的轰动。同时出土了圆雕玉人、玉人形铲等,对研究周代礼制、陇东方国、民族关系、科技水平等都极为珍贵。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时,馆藏礼县大堡子山秦公陵园出土的三件秦公鼎和一件秦公簋,对于判定陵园性质和墓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馆藏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短刀是迄今所知我国时代最早的青铜器,距今约有5000年。广河县出土的属辛店文化的人面柄首匕,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青铜人面雕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武威汉墓的考古更有许多重大发现1957年,在武威磨嘴子汉墓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著名的《仪礼简》、《王杖简》、“白马作”毛笔、丸墨、木雕和丝织品等大量珍贵的文物。1969年,在武威雷台汉墓,发掘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如青铜车马仪仗俑队,造型生动仿实,场面宏伟壮观。尤其是那匹足踏飞隼、凌空疾驰的铜奔马,堪称千古难觅其偶的艺术杰作。出土的十三盏铜连枝灯、铜博戏佣等,既反映了当时的葬丧习俗,又是颇耐观赏的铜塑精品。1973年,我馆首次在居延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汉代文物,尤其是出土了汉代简牍2万余枚。出土的汉代肩水金关边塞遗址的纸张,比旧说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在世时要早一个半世纪,是我国早期纸张的重要标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甘肃出土的简牍总量在6万枚以上,时间从战国到西夏,跨越了九个历史时期,包括汉、佉卢、吐蕃、回纥、西夏等五种民族文字。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多是史籍缺载的。就其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而言,堪称全国首屈一指。它们不仅是探讨古代历史、了解古代甘肃社会面貌及边塞生活的原始资料,也是认识典册制度、考察汉字形体演变、研究书法艺术的实物依据。它们都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已构成严整的学术研究体系,备受学界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万里长城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是古代中国保卫边疆和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宏伟象征。甘肃境内的长城4000多公里,包括秦、汉、明三代所建,有些位段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极为壮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嘉峪关魏晋墓考古的重要成果自1972年至1977年,甘肃省博物馆对嘉峪关魏晋墓群进行了考发掘与保护,并于1973年将5号墓搬迁复原至甘肃省博物馆。魏晋壁画砖涵盖内容很广,主要反映当时经济生产及贵族生活的写实,全面揭示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社会面貌,填补了我国美术史上的一段空白。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考古发现表明,至迟从约4000年前开始,甘肃地区与西方已有沟通和交流。丝绸之路的畅通、丝路贸易的繁荣、丝路文化的丰厚积淀,使甘肃再度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之地。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敦煌和新疆。”扼要点明了丝绸之路存在和繁荣的世界意义。靖远县出土的东罗马鎏金银盘,中心图案为一持杖倚兽的希腊神话人物,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甘肃是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屹立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榆林窟、麦积山石窟,佛光异彩,举世敬仰。特别是敦煌莫高窟,被誉为“古代学术海洋”,敦煌学已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显学”。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武威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被誉为“凉州模式”、“中国石窟之祖”。这一切,都凸显甘肃古代佛教艺术的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馆藏16件(组)国宝级文物中,佛教文物即占了6件(组),其份量之重可想而知。最具震撼力的要算天梯山石窟第三号窟的唐代坐佛、酒泉出土的北凉时期的高善穆石造像塔、泾川县出土的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玻璃瓶组合而成的一套舍利容器,这是我国佛教史上第一宗五件套装的舍利容器,比陕西法门寺地宫中的佛指舍利套装容器要早约80年。《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为宋代作品,是国内现存幅面最大且有纪年的一帧绢本佛画。
tujian.org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考古收获也颇丰,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大量古藏文文书,石窟中的吐蕃壁画,甘南地区发现的吐蕃墓葬等,对研究吐蕃藏族的历史文化意义重大,有些材料的价值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武威吐谷浑王族墓地的发掘、弘化公主墓的发现,对研究吐谷浑的社会变迁和武威史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外,馆藏明代肃王府淳化阁帖刻石,是如今尚存的时代最早、质量最好、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淳化阁帖刻石,实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被确认为国宝级文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七十年来,甘博在省内进行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编撰写调查发掘报告、论文上百篇,出土文物万余件,为甘肃省博物馆今日规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七十年来,甘博人在历届馆领导的率领下,励精图治,从叩石垦壤、搬石运砖创建博物馆,到焚膏继晷、潜心钻研振兴博物馆,锻炼和培养了一支各类专业协调配合、老中青互帮互学的科研队伍,涌现出一系列优秀科研成果,出版专著、各类馆藏文物图录、论文集、发掘报告等近百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千余篇。尤其是在古生物与古人类、彩陶、长城与中西交通、简牍学、佛教艺术、西夏学、秦文化、文物保护等研究领域成绩斐然,多次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甘肃省历史学会科技进步奖。申请立项省部级多项科研课题,其中一些课题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荣获了省部级和地厅级的多项奖励。1986年召开的《大地湾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1991年与考古所合办的《中国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尤其是2007年举办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博物馆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提高了甘博在国内外博物馆界的影响和学术地位。 tujian.org
[分页符]
1996年,我馆开办了面向全国文博考古专业的综合性学术刊物《陇右文博》,极大地带动了省博物馆及地县博物馆的业务发展和学术研究。文物保护工作成绩突出,近30年来,共修复保护处理了60多个项目共15000余件文物。其中武威《仪礼》简的脱水真空处理、唐代舍利金银棺的修复、天梯山塑像壁画的搬迁揭取、嘉峪关壁画墓的搬迁复原和防潮、风化砂岩加固材料研究、潮湿环境壁画保护等项目,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上世纪80年代以来,省博物馆承担国家文物局下达的科研项目6项,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文化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2002年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潮湿环境下地仗加固保护技术研究》及《中国北方干燥地区土糟朽漆器保护研究》两个项目,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事业兴旺,人才为本。省博物馆作为全省文物工作的中坚力量,从50年代起,就开始举办了全省首期文物干部培训班,以后又多次举办全省文物干部业务培训班,并接受当地政府派遣的干部来馆里学习。上世纪80年代以来,省博物馆通过与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紧密合作,举办多期文博专业大专班、本科班及研究生班,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人才,涌现出一批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声誉和影响。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七十年来,甘博配合不同时期的形势需要,举办了各种展览300余场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甘博加大了陈列展览的力度,除了馆藏文物几项基本陈列展览外,还以引进来、送出去、搞协作等多种方式,举办各种不同形式、内容和规模的展览。每一个展览都是在对主题、展品和历史背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策划、设计,科学、严密操作而完成的。近年来,我们独立或联合举办了《中国文物工作五十年成就展》、《甘肃省博物馆藏历代陶瓷精品展》、《甘肃新发现文物精华展》、《敦煌藏经洞发现百年特别展》、《光辉的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特别展》、《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书画展》、《甘肃省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恐龙化石展》、《创建科学荣辱观———八荣八耻》展、《甘肃精神》大型图片展、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精品展》、《天山南北-古道遗珍———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等。其中《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世界丝绸之路十年活动”(1990—2000年)之中。此外,还多次举办对外文物展览。如1999年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中国考古黄金时代展》,与中国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等一道在日本北海道等地举办《丝绸之路的辉煌———中国灿烂的珍宝展》,2000年参加《中国考古黄金时代展》赴美展出等。1990年,我馆文物首次独立赴日本秋田、新泻两县成功展出。1993年,我馆与日本秋田县开始互派研修生,为期十年。2000年,我馆与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等国内外研究院所,就我馆文物保护科技和天梯山文物保护抢修等项目共同进行了合作研究。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馆建成后,我们精心推出的《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等三大基本陈列,最能反映甘肃古代文明和自然历史面貌,得到国内专家的充分肯定,荣获“第七届(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近年来,甘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硕果累累,令人振奋。
tujian.org
七十年的甘博历程,崎岖多艰而又壮丽辉煌。今天,我们回顾往昔的创业经历,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今后的岁月将承载我们更多的期冀和希望。我们要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信念,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积极进取,奋力拼搏,争取把甘博的工作推向新的高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一,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办馆观念,拓宽办馆思路。改革开放三十年了,而文博单位的改革还相对滞后,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需要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办馆观念不断更新,不能再墨守陈规。我们不仅要向省外、国外好的经验学习,而且要向省内办得好的地州市县博物馆学习,千方百计地提高业务水平,搞活博物馆工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二,加强学术研究工作,力争有新的突破。七十年来,我馆的专家学者结合工作需要,在文博事业所含的许多专业领域,刻苦钻研,辛勤耕耘,出了不少成果。今后,我们要把前辈所取得的业绩当做新的起点,使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工作更加繁荣,更加出色。我们要实施“科研兴馆”战略,鼓励工作人员钻研业务,治学有成,创造浓厚而持久的学术氛围,在科研活动中推出人才,让科学研究的氛围更加浓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奉献精品展览,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办好展览是博物馆工作的终端环节,也是最基本的环节。
tujian.org
博物馆工作主要是通过陈展实现与民众的联系。古人云:“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我们要多办展览,多办群众欢迎的展览,积极引进省外或国外的展览,让我们的百姓多开眼界,增长见识。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特有的教育功能,通过各种类型的展览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艺术品位,让博物馆真正起到艺术殿堂和文化窗口的作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四,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免费开放工作。新馆开馆以后,我们的硬件建设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但距时代的要求差距还是很大。今后,我们不仅要加强硬件建设,还要狠抓软件建设,不断改善馆藏文物的环境、学术研究的环境和陈列展览的条件。我们要继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改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管理职能。我们要坚持做好免费开放工作,确保文物安全、观众安全、设施安全和环境安全,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切实执行到位。 tujian.org
“万民之业,乘众志乃兴。”我们相信,只要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甘肃省博物馆一定会持续不停地健康发展,那些闪耀着中华民族神圣光辉的文物资源,必将为甘肃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