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甘肃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2009-08-26

这是一部关于煤炭小镇的“纪录片”,我们试图用煤炭一样质感的影像来讲述一个小镇的前世今生。百年开采,繁华散去,剩下满目疮痍,这几乎是煤炭开发地共同的宿命。我们选取阿干作为本片的主角,并不是因为它的特殊性,它只是普通煤炭城镇标本。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问题是世界性的,正如电影《阿甘正传》台词—— “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编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组图: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阿干镇位于甘肃兰州西南山区 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组图: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煤没有了,铁轨拆了,这一段的铁路要消失了……”2007,面对曾经给他们带来财富的铁路,阿干镇人难免失落。这条于1956年建成,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岁月的兰阿铁路走完了它的历史。2009年记者到这里时,铁轨已不存在。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组图: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洗澡的矿工。黑色的煤曾是阿干镇的财富和希望 2003 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组图: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矿工刘从德一家合照,表情乐观 2003 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tujian.org

时间好像凝固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煤炭的尘埃覆盖了所有的景物:1950年代苏式住宅楼,方方正正的砖混式。街面店铺上的“国营”招牌,写着毛泽东语录的卫生院、电影院,包着红塑料壳的热水瓶,厚铁做的烧煤块炉子,陈旧退色的港台明星海报。闲散的狗,无人的台球桌,以及无处不在的掺杂着直白、木讷目光的路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就是阿干镇,离甘肃省会兰州市区直线距离15公里的一个小镇。
[分页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组图: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矿区诊所,墙上仍有毛泽东“救死扶伤”的名句字样 2007 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组图: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台球室总有闲散的少年 2004 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组图: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矿区拥挤的格子楼 2004 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组图: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处于休闲状态的人们 2007 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组图: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太阳光斑落在昔日热闹的阿干剧场,这里曾经为矿工放映无数电影 2005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阿干镇在明洪武年间即开采煤炭,由此而来,制陶、冶铁、铁器加工业相继发展,商贸兴起,远近驰名。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开始机械化大规模采煤,当时探明储量为5700多万吨,43年来开采原煤4278万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镇里干了二十多年的吕生告诉记者,那时遍地都是“黑金子”,人们可随意挖掘。1985年起,阿干镇的鼎盛时期真的来临,夜晚灯火通明,一片繁荣景象。最红火时,煤窑多达500家,城乡居民多达4.3万人。那时,煤炭就是阿干镇人的理想和希望,镇上的小伙子谁不做矿工,那就是“不务正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位40岁的下岗矿工谈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时,嘴角还挂着一丝骄傲的微笑,他说:“那时的生活不错,我们似乎每天都有肉吃,老婆孩子靠一个人的工资养活还绰绰有余……”

tujian.org

刘从德,一个土生土长的阿干人,1980年身为煤矿工人的父亲去世后,他和哥哥接了老父的班也成为煤矿工人。据他回忆,当他接班时挖出的煤质就已不如父亲时代的好了,但1980年代对于阿干镇还是好时候:“那时候比现在热闹,人多,工资不算高但物价也便宜,工人地位也高,吃穿用都有国家保证。”在家里,他正为儿子的出路犯愁,孩子不爱念书,但刘从德又是邻居羡慕的对象,因为他还有个下井挖煤的工作。煤矿破产后,不少职工下岗,即使保留了工作,工资也降了不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进入2000年,因煤炭资源枯竭,阿干镇靠山吃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还。与此对应的,是扑面而来的沉闷、萧条。目前,阿干镇煤炭的储存量只有五百多万吨,每年的开采量为六十多万吨,意味着不到10年,以煤炭而致富、因煤炭而出名的阿干镇将无煤可采。如今的阿干镇,找不到住宿的地方,更没有娱乐场所,只有几个小饭馆、小商店、小摊位,维持这个小镇最基本的运转。据了解,这两年有一万多人离开阿干镇自谋生路。每到上下班时,通往兰州的面包车变得繁忙起来,车里挤的是去兰州打工的年轻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街上的几辆破旧出租面包车在路上颠来颠去,并不断鸣号招揽顾客。记者问路边的一位的哥一天的收入情况时,他淡漠地回答记者:“还挣什么钱呐,能把油钱弄出来就谢天谢地了。”这位的哥讲,跑面的的绝大多数都是下岗矿工,全镇的面的三四十辆,车多客少,他们一天的收入也就10元左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分页符]

组图: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新建的移民小区。当地政府努力多年的阿干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于2007年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困扰阿干群众多年的沉陷问题开始得到解决。阿干镇铁冶村180户500多口人,已经安置了一部分,近一两年,所有人都要搬迁移民。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组图: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tujian.org

2009工人在拆矿区旧建筑。经过长期的过度开采,阿干地区出现地质沉陷,形成危房。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tujian.org

组图: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阿干镇移民工程效果图和远景规划图 图/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专家指出阿干镇存在的问题:土质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区位条件差,位于内陆中的内陆,地理环境恶劣,远离市区;支柱产业单一,对矿业产业的依赖性很大,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几乎为零;几十年的开挖,地质灾害严重,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修复工作难以进行。

tujian.org

有经济学家认为,阿干镇产业调整关键要加强培育有一定后发优势的产业。兰州大学蒲训教授前不久对阿干镇进行调研后表示,像阿干镇这样资源枯竭、基础设施落后型的城镇,每提供一个再就业岗位,须投资1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理想目标是用5年-1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经济转型,使粮食种植基本从本地农业产业中退出去。目前他们正在抓紧总投资400万元的百合恒温保鲜库项目的建设,以扩大百合的种植面积。与此同时,10万只羊养殖工程也在实施过程中。旅游业也是阿干镇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云顶山和将军山不仅气候宜人,而且自然景色独特,而一些废弃的矿井、铁路蒸汽机、马家窑文化等人文资源也可以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7月,记者再次来到阿干镇。也许是没有取暖烧煤,也许是刚下过雨,盛夏的小镇变得清爽明丽了许多,低沉的气氛有所缓和。周末的早市刚休,街上多了许多行人,一排明黄色的新住宅楼很抢眼。当地政府在建的“民意小区”将安置1056户地质沉陷区的居民。五年前记者去过的刘从德家已被拆掉,他也将住进新房,补足60平米要自付一万多元,他挺高兴,同时也为这一万多块钱发愁。让他头痛的儿子终于当上了兵,女儿独自跑到陇南去打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30年工龄的刘从德每天上夜班采煤,月收入1500元钱,他说这二年阿干镇终于有点变化了,总的来说是向好的方向变,包括他的家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问及以后,刘从德笑着说:煤挖完了,人总还得活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标题书法:李益伦 马进帅对本文亦有贡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手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退场

tujian.org

这些年一共去了四趟阿干镇,第一次去是2003年底,兰州的一位朋友说这个地方值得一看,他用DV记录半年多了。北方的冬天本身就冰冷厚重,到了阿干镇更是沉重得喘不过气来,真有点像朋友之前形容的电影“寂静岭”场面。第二次是2004年开春,出差做甘肃其他题目时顺便又去阿干镇,这次去了几户人家做客,和他们聊天,觉得这里人善良老实,普遍是发愁孩子的出路。仔细看阿干镇的细节,确实有“先前阔”的影子,老式的店铺,牌匾字体工整,到处是“国营”字样,还有个很像样的电影院。2007年因为做兰州追星女“杨丽娟”的稿子,又去了趟阿干镇,杨是在阿干镇长大的,三四年过去了,阿干镇几乎没什么变化。今年7月的阿干镇倒真是变了点样,兰阿公路修得平整了,危房拆了,新楼正在建,街上人们的表情也松弛了许多。遗憾的是这次发现阿干镇拆了很多有时代特色的东西,包括那个电影院,还有穿镇而过的铁轨,已不存在。国内曾经有不少这样的“老派”小镇,饱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视觉信息,它们现在都在“发展”中渐渐磨损消失,仿佛跟外面的陌生人低声说着:“我要退场了。”(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玉门油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阿干正传:一个产煤小镇的枯竭
    ·玉门油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全运会圣火 26日将来甘肃传递
    ·卫勤演练我省参演队伍首次合练
    ·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在核查验收中成绩突出
    ·刘家峡成西北最大养鱼基地之一
    ·全国政协调研组近日赴我省调研
    ·和政县咨询招工农民工络绎不绝
    ·临泽以“生态立县”做活水文章
    ·我国全力应对北方部分省份旱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