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四方的村民和收购商逢双赶集,在中国当归[DangGui]城内进行现场交易。黄色是熏过硫的,价高而且畅销,而扎着柳条的就是无硫的当归[DangGui],每公斤价格则低了5到10元。 (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 吕明合/图)
熏硫前后当归[DangGui]对比 (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 吕明合/图)
硫磺当归[DangGui] 作者: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 吕明合 中药材[YaoCai]当归[DangGui]的每一个毛孔都可能隐藏着风险。生长周期本为5年,使用生长素1年即可长成。生长时为抵抗虫害,剧毒农药[NongYao]反复喷洒,长成后为防虫防霉,使用硫磺反复熏蒸。这就是中国当归[DangGui]第一县甘肃岷县的现实写照。 中国最地道的岷县当归[DangGui]正陷于硫磺的阴影笼罩中。 作为最重要的补血药材[YaoCai],当归[DangGui]素有中医学“妇科人参”之称,而因其补血功能,更被人们作为食补药材[YaoCai]广泛使用。号称“岷县当归[DangGui]甲中华”的“岷归”,因其地道、优质,在一千多年前就被列为贡品,享誉中外。 而这美誉或有消失之虞。3月初,有网民在微博上爆料甘肃岷县的当归[DangGui]含毒之后,引发网络舆论对中药材[YaoCai]安全的恐慌。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前往岷县调查发现,岷县的当归[DangGui]从培育、生长到加工环节,都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硫磺上色 熏棚外、院子里、街道上,刺鼻的硫磺气味无处不在。3月11日,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从岷县县城前往秦许乡采访的路上,空气中弥漫的硫磺气味几乎令人窒息。 路边两旁的药农院子中,几根竹竿、一片塑料薄膜搭起的熏硫棚随处可见。上百斤的当归[DangGui]扎成几捆直接搁在棚子里,经过高温蒸发的硫磺,混合着水蒸气,氤氲四溢,吞噬着帐篷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名为“熏硫”的加工工艺在当地非常流行。“在(当归[DangGui])出售之前,每过几天就要熏上一遍。”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到达岷县秦许乡下河阳村时,村民武富平告诉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 下河阳村的情况并非孤例,在更靠近岷县城郊的岷阳镇南川村等地,缺少耕地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熏硫的帐篷。和武富平相似,他们每户只有一到两亩地,加工当归[DangGui](熏硫)正是他们的主要生计。 在人均年收入仅为2238元的岷县,熏硫的收入不菲。武富平说,每公斤当归[DangGui]加工费约为一元,他们一年熏出十几吨当归[DangGui],这是笔不小的收入。 每年10月当归[DangGui]收获后,武富平就开始向种植的药农收购药材[YaoCai]——它们先被种植的药农清理晾干,然后运到武家的院子里,其中的一些再经过初步熏硫、轧扁、切片后,被运往安徽亳州等地的药材[YaoCai]市场散至各地,最终抵达喜爱煲汤的粤闽等地人民口中;而另一些则待价而沽,经过反复熏硫后存在家中,等待每年四五月缺货时高价售出。 无论是已售出还是待售的当归[DangGui],“主要的问题就是二氧化硫超标”。岷县最大的中成药企业甘肃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峰告诉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硫磺在熏蒸过程中会与氧结合,产生二氧化硫,直接影响药材[YaoCai]的品质。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药用植物系主任陈垣教授在接受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采访时称,微量的古法熏硫自古就有,本无太大危害。但如今中药材[YaoCai]“过度、超量、多次的熏硫”,已直接威胁中药材[YaoCai]的安全。 过度熏硫,主要是有利销售。多位受访业者告诉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经过熏硫后的当归[DangGui]切片后表皮泛白,外观好看,是粤港地区最受欢迎的产品。“熏硫同时也能杀灭虫卵、防止霉变、方便储存。”张峰说,当归[DangGui]含糖高达40%,岷县平均5.7℃的低温环境正宜储存,但即使在这样的优良条件下,无硫当归[DangGui]的储藏也就六七个月。“过了四五月份,想找到无硫的就很难了。”而在温度稍高的其它地方,当归[DangGui]更容易产生霉变,“如果在安徽亳州保存的话,就要门窗全部封死,不断熏硫。” 更出人意料的是,过度熏硫还成了增加当归[DangGui]重量的方法。一些不法商贩把药材[YaoCai]打湿后熏,最高时能使水分增加至近70%,大大增加了药材[YaoCai]的重量。 打湿熏硫危害极大。陈垣介绍,熏硫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水分结合,就是亚硫酸。 这对人体有极大危害。根据医学知识,二氧化硫,长期接触将可致黏膜细胞产生变异,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对肝肾功能也有直接影响;最严重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致死。 因此,从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开始,中国就禁止一切中成药的硫磺熏蒸,而2010年版中国药典,更专门增加了药材[YaoCai]的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 陈垣说,微量熏蒸的当归[DangGui]的亚硫酸含量一般为20个ppm(百万分比浓度),问题不大,但此前,他检测过量熏蒸的药材[YaoCai]时,甚至测出了3000到4000ppm的含量,令人震惊。 而令人担心的,由于熏硫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在没有有效的替代方法前,很难完全禁绝。 生长素催熟 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陇南山地接壤地带的岷县,是典型的农业县。高寒、贫瘠的黄土地造就了无污染的环境,也造就了普遍性的贫穷。 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当归[DangGui]种植业已成为农民脱贫的支柱产业。岷县药材[YaoCai]局局长后顺心告诉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2009年岷县中药材[YaoCai]的人均收入就接近1000元,几乎占到居民人均收入一半。而25万亩的药材[YaoCai]种植面积中,当归[DangGui]就高达10万亩,几乎占了一半。 受益于低温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岷县当归[DangGui]素被奉为当归[DangGui]中的圣品。但1985年以前,受限于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岷县药材[YaoCai]种植面积一直徘徊在一两万亩之间。 1985年,甘肃省领导在岷县召开经济发展会,提出扶持岷县“发挥药材[YaoCai]优势”,岷县中药材[YaoCai]种植面积因之一路攀升,至1995年扩充至5万亩左右。1995年是岷县药材[YaoCai]扩充的起点。后顺心说,此后,由于中国药材[YaoCai]市场开始发育,种植面积一路飞奔。 “千年岷归”发展至今,10万亩的种植面积已居全国第一。后顺心说,而每年2万吨的产量,也接近全国的四分之一,由此奠定中国当归[DangGui]市场的老大地位。而当归[DangGui]价格也一路攀升,2007年更被炒至最高的每公斤140元。 药材[YaoCai]市场的兴旺带动了农民开荒的热潮,但荒地毕竟有限,为了增产,农民开始将目光投向另一个市场。 后顺心介绍说,当归[DangGui]的正常生育周期为三年: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第三年收种,过程需要八百多天。而为保护土壤肥力,过去也多实行轮作制度。但当归[DangGui]价格一路高企之下,农民只能抓住时机,不间断耕作。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王峥涛告诉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由于周期性的供不应求,在经济利益的指引下,药农开始大量使用生长素催熟,“原来需要种五年的,现在用一二年就能催出来”。 为了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一种名叫“壮根灵”的激素类产品因此在药农中广泛使用。3月10日,岷县岷阳镇一名南川村村民向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承认,“壮根灵”已成为其栽培当归[DangGui]必不可少的东西。而在移栽时用“壮根灵”浸泡苗根更成重要工序。因为使用了“壮根灵”,他一亩当归[DangGui]因此收获了四百多公斤。 “壮根灵”迅速行销全国,但几乎没有专家知道“壮根灵”的组成成分。3月8日,“壮根灵”生产商甘肃义顺莲花山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秉庆拒绝接受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采访。虽然张在电话中否认其有任何危害,但接受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采访的许多药材[YaoCai]专家和官员依然对“壮根灵”表示了担忧。 “‘壮根灵’就是药材[YaoCai]中的‘瘦肉精’,它虽然缩短了生长周期,却大大降低了有效含量”,《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主编赵润怀在接受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采访时表示,壮根灵对农业和道地药材[YaoCai]的破坏作用是毁灭性的。 而糟糕的是,依照现有手段,“这些(经壮根灵)催熟的药材[YaoCai],有时有效含量测定也能过关。”王峥涛说。这正是现在的中医药方常常失灵的原因之一。“以前方剂写的三钱、五钱”,但一旦使用了“壮根灵”催熟的药材[YaoCai],“再这么多就不一定有用了”。 张峰和后顺心也向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证实,此前,曾有出口至台湾的当归[DangGui]因为使用了壮根灵,被检出激素超标而遭通报。 农药[NongYao]残留超标 大规模、连续性种植当归[DangGui]的危害正浮出水面。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单一化种植,当归[DangGui]的病虫害开始迅速蔓延。 更可怕的是,由于产业化带来的全国性引种,各地的病虫害开始交叉感染,最终集中到一起。而植物防疫的失效,最终威胁到了药农的正常种植。 “麻口病”是其中最主要的威胁——潜藏在土壤中的线虫先是咬破当归[DangGui]根部的表皮组织,细菌侵入后根部开始腐烂,当归[DangGui]因之减产甚至绝产。 为了杀灭害虫,农民不得不大量喷施农药[NongYao]。武富平告诉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为防治当归[DangGui]的麻口病,他在栽培过程至少要喷洒农药[NongYao]“3911”两次,“移苗一次,5月份长叶子时再喷一次”。 这种学名“甲拌磷”的农药[NongYao],虽然效果不错,对病虫“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作用”,但同时亦是被严格限用的高毒杀虫剂。长期以来,这种对人、畜剧毒的有机磷农药[NongYao],只被准许用于棉花、甜菜、小麦的种子处理。而人在使用其拌种时甚至要做好防护,不准用手直接接触药剂。 “3911”残留期长,直接威胁药品安全。而更可怕的,长期使用甲拌磷,还会令害虫会产生抗药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药农不得不一次次加大剂量。 “一看绝收了,就只能使劲打。”赵润怀说,贫困的农民只关心经济效益。 在漳县草滩乡高山村,帮助当地农民发展当归[DangGui]种植的NGO人员发现,由于教育水平的落后,许多农民根本分不清农药[NongYao]之间的分别。一旦缺乏农技人员的指导,就很难禁绝农药[NongYao]的滥用。 岷县官员一度进行了生物农药[NongYao]的推广。但后顺心承认,生物农药[NongYao]的价格劣势,令问题很难解决。以“线虫杀剂”、“线虫杀星”两种农药[NongYao]为例,它们的价格往往是普通农药[NongYao]的三至四倍。“农民会算大账。能省则省。” “不让用化肥、农药[NongYao],产量自然低,而产品价格跟市场一个样,(不用农药[NongYao])根本没有竞争力。”陇西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骥说。 一种名为GAP(“良好农业规范”)的规范化种植模式因此被引入岷县。从2005年11月,岷县西寨镇一个三百多亩的基地首次通过GAP认证以来,标准化种植的推广一直被县里视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2005年到现在,每年都建设一个基地。”而参考GAP的技术进行的标准化基地,至今则已发展置至2万多亩。但后顺心承认,这样的比例依然偏少。 按照GAP的要求,中药材[YaoCai]生产中,从生态环境、种植、采收到运输、包装,每一个环节都要处在严格的控制之下,既不允许土壤有重金属污染,更严禁使用高毒高残农药[NongYao],以确保“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质量要求。 高要求自然要高成本,而这恰成为阻碍其推广的主要原因。史小平告诉南方周末[NanFangZhouMo]记者[JiZhe],如果普通种植的成本为每亩两千元,GAP种植则要高达1万元。 王骥说,普遍性的亏损正迫使许多已通过GAP认证的经营者从中退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中成药厂家,生产原料必须从GAP基地进,但为节约成本,除了象征性进一些外,甚至从市场收购大量不规范的药材[YaoCai]。“劣币驱逐良币,最终越来越差。” 问题已然出现。2008年由甘肃省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发表的《甘肃省中药材[YaoCai]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沮丧地承认,过多使用高残留农药[NongYao]、化肥和一些类激素类产品如“壮根灵”等,已经使土壤结构受到破坏,令微生物和化学污染加重,导致药材[YaoCai]品质下降,安全水平降低。 “虽然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制定了系统的规范化栽培,但问题依然严峻。”中天药业一份递交给官方的《定西市中药产业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显示的情况亦不容乐观。 报告称,高度高残留农药[NongYao]大量使用、重金属和农药[NongYao]残留超标,已成重要威胁。而“壮根灵”等激素类的使用虽然增加了产量,但通过此方法得到的药材[YaoCai],“质地轻泡、干后中间空心”,已很难被视为合格药材[YaoCai]。 (编辑:SN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