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村民朱伟彪、赖秀琴夫妻俩开始动手清运全村26个垃圾池里的垃圾,送到2公里外的涧头镇垃圾填埋场。
这是夫妻俩与村委会签订合同,成为乐源村清洁工后上班的第一天,距8月5日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试点工作刚好3个月。
乐源村党支部书记赖秋女说,从此,该村2683名村民的生活垃圾、环境卫生工作就有专人打理了。
与乐源村一样,村民的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处理、村容村貌悄然发生着变化的,全市还有其他19个村(居)委会。
全市20个村(居)委会参与试点
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部署,全市共在20个村(居)委会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从2008年6月开始,至2009年5月底结束。东源县涧头镇13个村(居)委会为整体试点单位,其他7个试点村(居)委会为东源县仙塘镇木京村、船塘镇坳头村,紫金县黄塘镇上黄塘村,连平县隆街镇梅洞村,龙川县佗城镇枫深村等。
为了实施这项工作,“农村清洁工程”的首要任务,即突破口和切入点,就是加强垃圾收集处理。赖秋女说,若要解决好垃圾问题,关键要做到有人、有车、有点、有钱、有责,简称“五有”。
为了让试点村实现“五有”目标,有关部门制定了一套措施。一是成立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聘请卫生清洁员(固定2人、机动1人)和卫生监督员,监督员由村民小组长兼任,由此组成村级环卫队伍,解决了“人”的问题;二是市委农办牵线,由广东三友集团购置自卸手扶拖拉机20辆,分别赠送给全市20个试点村,有了最基本的垃圾清运车辆;三是在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建设垃圾收集池,在人口较少的村民居住点,则购置、安放垃圾桶,由此设立了垃圾收集点、处理点;四是采用“村集体出一点、县镇财政补一点、村民收一点、热心人士捐一点”的办法找“钱”,保障经费,保证保洁工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五是明确清洁工的职责,建立并执行好每月一次的全民卫生集体行动制度。
试点工作开始后,乐源村与其他试点村一样,按部就班地开展各项工作,赖秋女他们这些“村官”花了几十天时间筹备。
涧头镇13个村建垃圾池168个
“你们村清洁工的工资是多少?”记者问。
“每人每月800元。”赖秋女答。
“那不是比你们的工资还高?”
“是呀。我们现在的工资是支部书记550元、村委会主任530元、委员460元。”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重在保洁,贵在坚持。乐源村规定,清扫环境卫生、清运垃圾的时间为两天一轮。为此,该村还为卫生清洁员提供固定工资,以保证保洁质量和制度的长期性。
此外,所赠送的拖拉机交由一名拖拉机手使用,平时所挣的钱归其所有,需要清运垃圾时,就得优先安排,加油、维修、事故等产生的一切费用均由其负责。
据了解,涧头镇乐源、礤娥等村在试点时,拆除了露天粪坑,结合农房改造推广普及卫生厕所;配合村道改造绿化带;埋设排污沟,治理生活污水,实现生活污水暗渠排放,确保农村庭院卫生整洁;安装路灯,实现村庄亮化。同时,他们还加强宣传,开展卫生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自觉保持卫生,爱护环境。
11月4日下午,记者在乐源村、礤娥村看见,在道路旁或村庄前,新砌贴了米黄色瓷片的垃圾池,池里开始堆放着或多或少的生活垃圾。据涧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镇13个村(居)委会已经建起垃圾池168个。
4年完成全市“农村清洁工程”
赖秋女认为,目前,农村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已转移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村容整洁、生态保护上,因此,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对保持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极大促进作用。
但是从整体来看,全市乡村“脏、乱、差”的状况没有根本好转,有的地方经济发展了,垃圾却多了。污染多了,群众的意见也多了。“从现在起,通过一年的努力,使试点村‘脏、乱、差’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农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文明卫生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市委、市政府在决定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时,为该项工作制定了目标。
作为整体试点的东源县涧头镇,为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邀请该县规划建设局对该镇13个村(居)委会垃圾池的设置、污水排放、绿化等进行了测绘,作出了详细规划。此外,该镇还计划建设一个标准较高、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改造完善垃圾填埋场,安装官(渡)灯(塔)公路至涧头镇政府4公里路灯。
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过程中,该镇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此项工作为抓手,顺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为全市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累经验。
据了解,该工程试点工作从2008年6月开始,至2009年5月底结束。明年起,我市将用4年时间完成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并以竞争申报的方式每年选300个行政村予以实施。有关人士称,这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农村社会变革,将大大改善农民群众的人居环境,农村的面貌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
编辑:钟素萍 谢全建
|